【健康生活小窍门】
警惕“坐”出来的疾病 爱出门才能更长寿
编者按:生活当中,我们难免会碰到各种琐碎小难题。掌握一些健康生活的小窍门,也许就可以让生活难题迎刃而解了。来看小编的整理吧!
警惕“坐”出来的疾病 如何坐才算“坐对”?
健康美好的人生,是“走”出来而非“坐”出来的。人类的日常活动量随着文明和进步而下滑,低头和久坐,更是现代人的日常生活写照。除了睡觉的8小时(甚至更少)躺着,其余的16小时几乎都在“坐”,而且是不正确的坐姿。
即使在健康意识提升的今天,大多数人依然忽略了“坐”的隐秘杀伤力,充其量将其与“肥胖”及“腰酸背痛”挂钩,没有意识到真正的健康风险。
变胖变懒惹病上身
科技时代颠覆人们的生活形态,从劳作模式进入久坐模式,各种疾病也接踵而来。长时间久坐会让一个人变胖、变懒,继而导致身体上的疼痛,尤其背部疼痛,久而久之会蔓延至颈部、背部和腰部脊椎。此外也会增加罹患心脏病、糖尿病及癌症等疾病的风险,并且容易出现负面情绪如抑郁。
大部分人不论是开车、上学或上班还是吃饭,都在坐,在家时则坐着看电视、上网或看手机等等,除了睡眠,2/3时间都处于久坐不动的状态,而且坐姿不正确,除了引发身体疼痛,也增加心脏病、糖尿病及癌症等疾病的潜在风险。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一个人每天必须有至少30分钟的活动量,一个星期运动5次,但超过60%的人没有达到标准。
做运动也得常活动
一个人只要每天或每个星期固定运动,就能改善久坐成病的问题?事实并非如此,下面是一些正确的认识。
1.运动确实有助于健康,但若是长时间久坐,即使每个星期打球、健身一两次,效果也不大。人体需要的是全天候的“活动”,不同于“运动”。
2.全天候“活动”的最基本标准是,每坐30分钟就要起身活动一次,比如去厕所、伸懒腰、活动筋骨,这些简单的小动作,都是必要且正确的“活动”,可确保血液循环。
3.不一定非要进行激烈的有氧运动或正式(全副武装)去跑步、踩单车、游泳等,最重要的是不要让自己长时间维持同一个姿势。
步行是目前所知最好的日常活动,虽然没有规定必须走多远多久,但对于每天以坐为主的人来说,多走走总有好处。
如何“坐对”
究竟如何坐才算“坐对”?
在讲求正确坐姿之前,首先必须有“正确的椅子”——能够上下调整高度和前后活动的座椅和椅背、有轮能移动、有扶手能让手臂平放和休息。
人的高度和身材不同,所以需要一张能够调整适合自己高度的椅子,活动椅背则帮助背部得到休息和舒缓的正确角度,尽量不用不能移动和调整的椅子,长时间僵直坐着,身体必然酸痛。
所谓正确的坐姿则非常复杂,也因人而异,每个人都有最适合和舒服的坐姿,但最重要的是必须“好好坐”。长时间使用电脑的现代人,往往是驼背式的前倾坐姿,久而久之背部肌肉疲劳,背痛和脊椎变形等问题接踵而至。
一般来讲,坐着时,踝关节尽量保持90度,并且平放在地,其他许多细节还包括视线和电脑荧屏的距离、荧屏和键盘的摆放位置和角度,使用键盘的手势等,这些因素都能对健康造成影响。[全文]
爱出门才能更长寿
不少人上了年纪,体力、精力、活动能力大不如前,整天在家待着。《美国老年医学会杂志》刊登新研究显示,老人不爱出门,容易患上抑郁症、焦虑症以及其他精神疾病。而每天出门的老人死亡风险低,寿命更长。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骨骼、肌肉、消化系统、心血管、中枢神经等功能逐渐衰退。经常到户外进行适当运动,一是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大能量消耗,改善脂肪代谢,有利于预防高血压和高血脂;二是步行时下肢支持体重,上下肢骨关节、肌肉与身体其他部位协调配合,能加强心肌收缩,对改善心肺功能、延缓下肢关节退行性病变有积极作用;三是到户外可以增加紫外线照射时间,有利于体内维生素D合成,预防或推迟骨质疏松症发生。另外,老人常出门可增加与人接触的机会,通过交际行为保持社会功能,缓解抑郁情绪。
所以,建议老年朋友多出门,最好的去处就是城市绿地。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的研究发现,老人每天在安静且有绿地的公园散步1小时,就能显著改善肺活量,并且这种益处在多数人中可持续24小时以上;老人患冠心病的几率也可降低19%以上。[全文]
每周吃鱼 睡眠好,智商高
对于吃货而言,鱼肉是很好的蛋白质来源,经常吃鱼不但能降低血脂和胆固醇,还能降低心脏病风险。
最近,一份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结果,再度为“吃鱼的好处”找到了“实锤”——每周至少吃鱼一次的儿童,比很少吃鱼甚至不吃鱼的儿童睡眠更好,且智商分数高出四分之一。研究发现,鱼类中富含的ω-3脂肪酸(omega-3s)与智力的改善有关,也与更好的睡眠有关。
研究数据发现,那些每周吃鱼不少于两次的孩子在智商测试中的得分,比那些“很少”吃鱼或者“从不”吃鱼的孩子高出4.8分;此外鱼类摄入的增加还与睡眠障碍减少有关,等同于直接提升了睡眠质量。接下来,研究者希望能进一步补充目前的观察性研究,确定吃鱼是否可以导致更好的睡眠、更好的学习成绩,以及现实生活中其他的实际成果。[全文]
喝粥也可以降低胆固醇
英国研究人员最近揭开了粥的真相:一碗粥比一片全麦面包提供更多纤维,脂肪含量也更低。粥还比药物更能降低胆固醇,甚至可预防癌症。
研究表明,一碗粥真正的健康益处来自一种叫做“倍他葡聚糖”的可溶性纤维。这种纤维在燕麦里含量最高,它会在肠道形成一层厚厚的胶状物质,给人带来饱腹感和满足感,从而降低人的食欲。它同时还能补充肠道里的有益菌,有助于提升免疫力、降低胆固醇,甚至可预防癌症。
研究人员称,倍他葡聚糖最重要的功效,就是降低胆固醇。一天摄入2克倍他葡聚糖(大约70克粥中所含的量)能将人体内有害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降低7%。[全文]
喝茶不要超过65摄氏度
喜欢喝热茶的朋友要注意了,入口的茶水温度千万别太高。因为根据我国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有抽烟喝酒习惯的人如果经常喝超过65摄氏度的热茶,患上食道癌的风险会增加五倍。
该研究由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组织开展,研究团队围绕中国居民食道癌风险与高温饮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人员对45万多名30~79岁中国成年人进行了为期平均9.2年的追踪调查,并对数据展开分析。调查期间,共有1731名参与者被诊断为食管癌。结果发现,嗜好烟酒且饮用热茶的生活习惯与食管癌风险之间存在正相关。具体来说,与不碰烟酒且不喝热茶的同龄人相比,有上述三个习惯的参与者患食道癌风险增加了五倍;仅不碰烟酒,但常喝热茶的人,也会面临较高的患癌风险。研究报告发表于美国《内科学年鉴》上。
研究人员指出,此前已有研究发现,食管黏膜受到慢性热损伤,会增大癌变风险。热茶烫伤食道,本身就已增加了患癌风险,加之热茶减损了食道抵御酒精与尼古丁毒素的能力,因此抽烟喝酒再喝热茶就更易患病。专家建议,平时少喝65摄氏度以上的热茶或咖啡,有吞咽困难、持续消化不良或烧心,刚吃完饭就感到反胃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全文]
日常生活如何护腰
腰痛是骨科门诊患者的常见就诊症状,引起腰痛的疾病有很多,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肌劳损、急性腰扭伤、腰椎结核等。疾病虽然五花八门,但大部分发病原因是与不良姿势、工作压力、生活习惯有关,导致了腰部的过度使用、肌肉萎缩、稳定性下降,从而加大腰部损伤的机会。我们今天就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着手,告诉你在生活中如何正确使用腰部,避免损伤腰部。
日常做到正确站立行
坐姿 与仰卧和站立姿势相比,坐位姿势腰部受力最大。所以建议减少坐立时间,尤其是腰痛期间。坐位时最好选择有靠背的椅子,腰部可放软垫将腰挺起,不要“弓腰”,“弓腰”在坐位姿势中最伤腰。
站姿 站立时尽量保持身体直立、挺胸抬头,保持腰部在骨盆的正上方,这样最省力,长时间站立腰不容易受伤。很多人习惯身体偏向一侧,单腿支撑的站立姿势,这种姿势使骨盆倾斜,腰部受力不平衡,还有就是因肥胖产生的“大肚腩”使腰部受力过大,背部肌肉负担过重,这两种姿势长时间都易引发肌肉劳损而腰痛。
睡眠 睡眠主要是休息,如果床太软则会使身体过度变形导致肌肉紧张,所以建议睡硬板床。所谓“硬板床”,不是真的就一张硬板,而是相对软床而言,不易产生变形的床垫。
日常活动学会正确护腰
洗漱 刷牙、洗脸是每个人每天必干的事情,而且需要弯腰来完成。如果姿势不合适,长期如此腰就容易出问题。诸如此类的动作还有刷锅、洗碗等。一个方法是脚旁放个矮板凳,两脚轮流放在板凳上,可以减轻腰部肌肉紧张。另外一个就是保持腰部正常位置,利用屈髋动作完成,即由弯腰变为屈髋,可以很好地保护腰部。
起床 起床是指由仰卧至坐立在床边的动作,这本身是一个复合动作,但很多人这个动作是一蹴而就,合二为一了。殊不知临床上腰扭伤常见的原因就是起床时扭伤,腰椎是最害怕旋转动作的,或者说旋转动作最容易伤腰。所以起床动作最安全的做法是先在床上躯干整体旋转至身体侧卧,再从侧面支撑至直立床边坐起,这样就避免了腰部的旋转动作。
搬抬东西 搬抬重物会加重腰部的压力,姿势错误更是“雪上加霜”。搬重物时需注意一是尽量靠近身体;二是减少弯腰,可用屈膝动作代替;三是用力前自己先锁紧腰部,使腰成为一个整体,这样搬重物时腰就不太容易受伤。
拖地 拖地也是腰扭伤的常见原因,其动作的危险因素也是弯腰和拖地动作会导致的腰部旋转。建议屈髋代替弯腰动作,双手交替拖地减少一侧压力,也可以由前到后直线拖地以避免腰部旋转的伤害。
开车 开车主要是座椅的调整,椅背后仰角度不能太大,保证开车时背部靠在椅背上,腰部放腰垫以支撑,这样腰背部压力会减小很多。[全文]
相关阅读:
- 人民健康APP
- 人民好医生APP
热门点击排行榜
联系我们
人民健康网微信 微信号:rmwjkpd 公众号:人民网健康 |
人民健康网微博 微博昵称: 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
电话:010-65367951 邮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