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万的助产士缺口或将继续扩大
但目前,我国助产士与生育妇女比例为1∶4000,与发达国家的1∶1000差距悬殊。
除数量少外,目前我国的助产士大部分只能服务产中这个环节,不能像国外一样覆盖产前、产中、产后。只有临产的时候,产妇才和助产士打交道。
有媒体报道,全国缺少20万左右的助产士队伍,而一旦现有助产士走出产房走进门诊、病房提供产前、产后服务,这样的缺口将更加庞大。
宋丽莉介绍,在国外,助产士可以设立门诊,进行正常孕妇的产检、咨询等。而我国对助产士的定位基本还是限定于产房的阶段。在此之前,北京妇产医院曾尝试开设过助产士的咨询门诊,但是因为工作量太大,助产士人手不够停诊了。
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在今年5月5日,正值国际助产士日这一天,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助产士分会正式成立了。
“国际上有助产士联盟,在我们中国,一直没有相关的助产士学会,这个职业一直处于尴尬地位。”助产士分会主任委员、浙医妇院护理部主任徐鑫芬在会议上说。
培养一个助产士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宋丽莉表示,对助产从不了解到熟练,至少需要5到6年。
有调查显示,在我国助产士学历构成中,大、中专学历助产士占85%,仅有14%为本科,而这些本科学历的助产士,也主要来自护理专业,她们的助产技能多通过产房师徒式“传帮带”而来。“需要先到产房实习,考取母婴服务资格证,再转为助产士。”
在助产士分会成立大会上,徐鑫芬表示,全国八所重点院校,将开展助产士大学本科招生工作,今年9月1日,浙江省中医药大学就将开始首批招生。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