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怀十八般武艺的助产士
但大多数情况下,宝宝们都是顺利降生的。
在北京妇产医院的8间分娩室,34个在岗的助产士每年要在这里迎接上万名新生儿。在去年的生育高峰时,全院分娩量甚至达到一万七千多,这意味着助产士们平均每天都要接生四五十个宝宝。
这34名助产士分为四个组,一个白班,一个夜班,没有节假日地轮转着。每次上班都意味着12个小时的连续忙碌。“一般晚上分娩的产妇较多,有时候上夜班会忙得焦头烂额。”
从临产,到分娩结束后的两小时,在此期间的母婴监护都是助产士在做。自然分娩时,产程最长的产妇可能长达30多个小时,助产士需要一直陪在身边。
孕妇需要助产士一对一的陪护,由1个助产士总体负责,分娩时,至少还有1到2个人配合助产士给产妇接生。相比以往的接生婆,助产士要对产妇从心理到生理上进行全方位的护理,涉及产前、产中、产后的指导,并非单纯的接生。
产前有孕妇学校,一个月有四次自然分娩课程,给孕妇介绍产前准备、产中如何与助产士配合、产程分娩过程等,让准妈妈在临产时不至于那么紧张。
产后,助产士要对孩子的肤色、呼吸等生命体征随时观察,对妈妈的饮食、宫缩情况以及伤口护理都要关注,还要对她们进行母乳喂养的宣教。
也许产妇自己都不知道,从踏进产房的那一刻起,医院就已经在后台进行了周密部署,北京妇产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宋丽莉称之为“红绿灯管理”,即根据病情把产妇分成两部分,红灯是有合并症、病情较重的,主要由妇产科医生做特殊监护;绿灯是相对正常的,由助产士集中管理。
有人说,一个工作多年的助产士,经验不亚于一个产科医生。除了对危重情况进行识别,比如产后大出血、脐带脱垂、子痫等,助产士往往要身兼数职,为产妇接生、充当急诊护士、给产妇做心理护理、基础护理。
这里边,心理抚慰是助产士的重要任务。
一想到产房中生孩的画面,浮现在我们眼前的,往往是一个披头散发、狼狈不堪的产妇在声嘶力竭的哭喊。李菁也经常遇到产妇在生产时,因为紧张和疼痛死死拽住她的手,甚至有时还会把她的衣服口袋一起拽破。
可是,怀孕生子应该是很美好的一件事,刚诞生下宝宝的妈妈也应该是最美的,为何生产要让产妇看起来如此狼狈?所以,北京妇产医院的产房里被安排进了香薰、轻音乐,可以帮助产妇消除对医院的恐惧感,在环境和视觉上都放松下来。还开设了“模拟产房”,让产妇了解产房布局,还可以在模拟产房看宣教片,听助产士现场讲解。
李菁还想了个办法,那就是给产妇梳头,编辫子,让她们做最美的母亲,而这个小小的举动会给产妇带来很大的心理安慰,生产时焦躁的心理也会逐渐放松下来。让宋丽莉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头发几乎垂到小腿的产妇,在助产士们的帮助下,给她编了很漂亮的头发,她也顺利地自然分娩生下一个健康的宝宝。
促使他们这么做的,是一次关于《分娩日记》的读书会,在这本书中,很多妈妈口述了生产时的痛苦,这让助产士们很困惑,怀孕生子本应是很美好的一件事,但为何这些母亲回忆起来却满是生产时的痛苦。
尤其是其中一句话,让宋丽莉印象很深:“我躺在冰冷的产床上,助产士在对我大声呵斥”。从这些故事中,我了解到妈妈们对分娩的恐惧,也体会到到助产士对产妇的影响会持续很长时间。而现在,一切都在慢慢改变。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