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防疫课堂》

疫情防控紧要期 防疫还有哪些弦不能松?

2020年04月11日08:29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编者按:近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参与一场中美医疗专家对话视频会谈中指出,如果没有疫苗的帮助,想要在短期内彻底控制疫情发展将会很难,“第二波疫情可能仍在等待我们”。目前,我国也仍处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紧要时期,外防输入内防返弹是目前最重要的防疫工作。随着无症状感染者的出现,人们的心里揪紧了战“疫”那根弦,防疫情我们还有哪些弦不能松?

追踪、监测无症状感染者的弦不能松

近日,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进入人们的视野,许多人甚至会因此产生紧张情绪。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无症状感染者成为国际和国内学者面临的又一难题。据国家卫健委介绍,截至2020年4月7日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37例。

日前召开的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要求,“及时完善防控策略和应对举措,进一步做好无症状感染者防控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早日步入正常轨道。”

“无症状感染者”是指无临床症状但核酸检验呈阳性者。由于存在“假阳性”等问题,无症状感染者需要进一步诊断鉴别。是否纳入确诊病例,则需要进一步论证。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当前巩固疫情防控成果,防止出现防控漏洞,必须突出做好无症状感染者监测、追踪、隔离和治疗工作。

部分专家认为鉴于无症状感染者的呼吸道标本能检出病原核酸,但由于无咳嗽、打喷嚏等临床症状,病原排出体外引起传播的机会较确诊病例相对少一些。另外,《英格兰医学杂志》上近日有报告说,一名感染者从未出现症状,但所释放的病毒量与出现症状的人相当。因此,也有一部分科学家猜测:一些感染者“在症状轻微或无症状时具有高度传染性”。但要强调的是,类似状况的患者规模仍不清楚。

总之,对于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染期长短、强弱、传播方式等仍然有待确定,大家不要放松警惕!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表示,无症状感染者是中国进入疫情防控“下半场”的一类重要监测目标,因为这类患者有较强的免疫能力,可以在感染病毒后14天内不发病,病毒在其体内存在时间超过三周,具有传染的可能性,如果没有被及时发现和隔离,就存在社区传播的隐患。

从战略角度来看,对无症状感染现象,需要高度重视但不必过度恐慌。钟南山院士表示,由于中国本土新增确诊人数维持在低位,很多省份已经清零,所以就目前这个阶段来说,中国不存在大量的无症状感染者。因此,我们既不能认为疫情在总体控制住之后就可以高枕无忧,也不必因为出现相关病例就感到恐慌。

从战术角度来看,对无症状感染现象,需要顺应疫情防控常态化新形势,统筹做好各项工作。由于没有临床症状,无症状感染具有更强的隐蔽性。这无疑增加了识别和防控的难度。对此,我们要有针对性加大无症状感染者筛查力度,同时公开透明发布信息,坚决防止迟报漏报,并做好患者出院后复查、复阳人员医学管理等工作。

养成健康好习惯的弦不能松

目前,我国仍处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紧要时期。在紧锣密鼓的防疫知识宣传下,大多数人都能坚持做到外出戴口罩、回家勤洗手、居家常消毒、日常多通风……

在疫情暴发之前,写字楼、商业区聚众吸烟者有之;公交车站、菜市场随地吐痰者有之;老旧小区垃圾堆积、杂物乱放等现象有之;街头巷尾宠物随地大小便等情况亦有之……这些文明卫生问题看似事小,实则关系重大。它不仅破坏环境,影响居民生活质量,而且导致病菌传播,严重危害公共健康。

值得庆幸的是,出于对疫情的关注,近两个月以来,人们对文明卫生开始有了新的认识。不少人意识到,社会仍然时刻面临着卫生安全的生存挑战,要想“好好活着”,首先就应该摒弃卫生陋习,提升文明健康素养。

防餐桌感染让“分餐”成为绿色健康饮食习惯的弦不能松

今年2月3日,南京市通报一起聚集性病例,有9人因家庭聚餐感染,波及8个家庭。疫情之下,因亲友聚餐导致感染新冠肺炎的情况屡见不鲜,这也让餐桌上的卫生进入了疫情防控视野。同时,使用公筷公勺及分餐制,这个话题也重新被广泛关注。对此,中国饭店协会日前发布倡议,引导餐饮企业开展公勺公筷双筷健康行动,做绿色健康饮食习惯的倡行者。

而疫情防控期间,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对分餐、使用公筷公勺等绿色健康餐饮方式的要求也不断提升。有调查显示,超八成受访者认为分餐更卫生,合餐可能成为舌尖上的“隐患”,传统的互相夹菜、合餐等很容易造成消化道疾病的交叉传染和传播。

中国是乙肝、胃癌等肠胃疾病高发病率国家,超过世界平均水平。这些传染性疾病大都与“吃”相关,而合餐是很多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食源性疾患的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前列,而在疾病的各类传播途径中,唾液是最主要途径之一。

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张宏冰指出,传统的合餐制为健康埋下隐患,可使多种病毒、细菌在就餐者之间传播,比如幽门螺旋杆菌、感冒病毒等都可能在相互夹菜时不经意间传染给他人。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健康所教授杨月欣表示,吃饭时筷子上会沾有唾液,很多通过粪口传播(消化道)的疾病,如诺如病毒、幽门螺旋杆菌、甲肝、乙肝、戊肝等,都可能在相互夹菜、公私筷混用中交叉感染和蔓延。

饮食文化学者马学仁表示,中国饮食文化讲究热闹气氛的优点值得保留,但健康的用餐方式势在必行。“使用公筷公勺并不会少了餐桌情谊,只不过多了一道工序而已,把使用公筷当成习惯,不仅是对对方的尊重,也是对自己负责。”

推行分餐的好处到底有哪些?杨月欣指出:1.培养卫生文明好习惯,减少交叉感染,降低食源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的发生。2.培养良好健康生活行为,对合理膳食、平衡营养、控制食量,以及预防肥胖糖尿病癌症等慢性疾病同样具有深远意义。3.有助于合理膳食,遏制大吃大喝、减少铺张浪费。促进良好社会风气转变。4.传承优良中华传统饮食文化,促进饮食文化弘扬发展,对烹饪方式、量化、器皿、盐、糖等使用等提出新要求。

此次疫情为推广分餐制提供了大好契机,有不少专家指出,分餐制还是要从改变观念开始,从每一个人做起,建议能分餐的尽量分餐,确实不能分餐的做到一菜一公筷,一汤一公勺。

为了家人、朋友和自己的健康着想,让我们改变传统进餐方式,让我们“分餐不分爱”。把公勺公筷使用变成一种文化和新风尚,靠每一个人自身的坚持,把习惯固化为文化。

社会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的弦不能松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一开始就明确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疫情突发,不仅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深刻影响到人们的心理健康,因此及时加强社会心理疏导,做好人文关怀,是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和人民战争的重要一环,也是社会心理重建的重要内容。

第一,良好的社会心理和社会心态不仅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稳压器,也是新时代尊医重卫社会风气的推进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要加强重大疫情防控中社会心理的疏导与人文关怀,注重培育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及时平复不良情绪,筑牢疫情防控的社会心理防线。

第二,健全的人文关怀不仅是建构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目标。疫情突发,病毒无情,人间有爱。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事关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事关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也事关我国对外开放。当重大疫情发生时,部分民众难免会产生恐慌和焦虑等情绪。这些情绪如果处理不当,还可能造成抑郁、愤怒,导致应对失当和行为失常等后果。因此,心理援助与干预是疫情期间公众都需要的。

第三,良好的精神状态是战“疫”成功和社会心理重建的重要方面。面对疫情,积极乐观的情绪、健康向上的心态、理性平衡的心理,也是一种强大的免疫力。从个人层面来说,要保持理性平和,对疫情有科学认知,积极做好个人防护,不偏听偏信、不盲从跟风、不信谣传谣,坚定战胜疫情信心,这有助于建构现代心灵秩序。(人民健康网综合自原创、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网-理论频道、中国妇女报)

防疫课堂

新冠肺炎治愈患者肺功能难恢复,运动能力受影响?真相在这里

防疫期间孩子宅家,这些安全隐患要警惕!

提高免疫力有助于战疫 方法你都做对了吗?

合理膳食、早睡早起……特殊时期“宅娃”这样过

清明外出归家后,如何做好清洁消毒?

疾控专家:疫情还没结束 11条建议继续做好防护

线上学习增多,咋护眼?这样做有助预防近视

清明时节逢疫情,外出祭扫牢记七大建议

宅家睡不好免疫下降?10道题自测你的睡眠健康吗

疾控中心提醒:防疫不可掉以轻心 自觉做好个人防护

居家办公、网课,眼睛也要注意"忙里偷闲"

走出“宅”生活 战“疫”也需心理软着陆

肥皂与酒精哪个消毒能力更佳?什么时候需要洗手?

疫情防控关系你我他 这些行为请不要犯

(责编:李轶群、许晓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