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掉环保数据的“口罩”

刘  毅

2016年11月12日07:5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环保监测数据弄虚作假,不仅会误导环境管理决策,贻误环境治理时机,对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损害,而且会影响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必须对环保数据造假“零容忍”

  

  最近,一起环保部门工作人员给空气采样器“戴口罩”的事件,引发广泛关注:为了让大气污染物浓度监测数据下降,陕西西安市长安区环保局官员人为干扰空气质量数据采集,居然用棉纱堵塞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的空气采样器。目前长安区环保局已有多人被警方带走调查。

  2015年1月1日实施的新环保法对严打数据造假做出了明确规定。此后一年里环保部门揪出了2658起监测数据造假案例,其中绝大部分是企业造假谋取利益,环保部门工作人员弄虚作假的案例并不多见。地方环保部门工作人员在监测数据上做手脚,即便是个别现象,其危害也不容忽视,这不仅会误导环境管理决策,贻误环境治理时机,对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损害,而且会造成老百姓的实际感受与监测数据“不合拍”“两张皮”,严重影响政府部门的公信力。

  值得注意的是,长安区监测站数据造假,是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飞行检查中被查出并移交有关部门的,这显示了环保部打击弄虚作假行为、保障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真实可靠的决心。

  要摘掉环保数据的“口罩”,现出环境状况的庐山真面目,首先要对环保数据造假零容忍,让地方环保部门“不敢造假”。一方面,严格考核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和真实性,发现弄虚作假的,对污染防治工作成效“一票否决”;另一方面,建立环保部门与公检法机关联动机制,对于擅自挪动监测点位、修改仪器关键参数、堵塞采样头或采样管路等行为,构成犯罪的,移交有关部门处理,以有效震慑弄虚作假者。

  与此同时,理顺体制机制,让地方环保部门“不能造假”。在一些地方,环保部门对企业弄虚作假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自己在监测数据上大做文章,这和现行环保监管体制存在的缺陷有关。现行管理体制下,环保部门是地方各级政府的组成部门。有的地方领导干部重发展轻环保,违规干预环保监测和监察执法,逼着环保部门在监测数据上暗度陈仓,千方百计让环境数据“好看”一些。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积极推进省以下监测机构垂直管理和国家监测事权上收,防止行政干预数据质量。

  此外,还需形成“不必造假”的良好局面。继续以环境保护督察等有力举措来“督党委”“督政府”,推动地方党委政府落实保护生态、改善环境的主体责任,为环保部门“撑腰”“减压”。环境质量如果真改善了,又何需数据造假?

  环境质量是否有提升,污染治理是否有效果,要看监测数据,更要看老百姓的实际感受。近日,环保部印发了《“十三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方案》和《关于加强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量管理的工作方案》,对保障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权威性提出了多项举措。把相关法律法规、规划方案落到实处,确保数据真实准确,才能让老百姓的实际感受和监测数据“合拍”,以环保倒逼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实现蓝天常在、中国美丽的目标。


  《 人民日报 》( 2016年11月12日 09 版)

(责编:权娟、许心怡)

推荐阅读

冬季如何正确进补?中医专家有3口诀 11月7日立冬,立冬后一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俗语“冬季进补,上山打虎”,但是也不能“盲补”。如何进补?中医专家给了几句进补口诀。 【详细】

人民健康大讲堂|营养“识”堂|保健养生

退休后,夫妻性格会互换 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随着年龄增长和外界环境变化,人的性格还是会发生一些改变。中国台湾学者近期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退休后,男女的性格特质可能发生互换,老年女性变得更加独立,老年男性则选择回归家庭。 【详细】

人民健康大讲堂|营养“识”堂|保健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