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年年开,年年都出新。近日,全国政协医卫组举行联组会议,89名政协委员齐聚一堂。这些来自医药卫生领域的大咖们今年提出了哪些新鲜的好建议?
新机遇:中国医疗器械原始创新
“中国医疗器械一直落后,我们要有强烈的创新自信,希望十三五期间能够站起来。”全国政协委员、超声医疗国家工程中心主任王智彪发言时显得很激动。
全国政协委员、超声医疗国家工程中心主任王智彪(左)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
作为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权威专家,王智彪长年和医疗器械打交道,自己的团队也曾研发出“海扶刀”等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专利器械。
他介绍,30多年的改革开放,让中国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医疗器械大国,但却仅表现在应用和制造方面,真正的原始创新技术源头却都来自于西方,中国在医疗器械原始创新方面,还只是名副其实的弱国。
不过,王智彪认为,中国已经为原始创新医疗器械的突破发展做好了铺垫,在很多方面已经具备基础,比如诊断设备(CT、磁共振、PET等)和放疗设备(X 刀、Y刀、质子刀、重离子治疗系统)通过引进创新已有了自主研发基础,一些祖国医学思想指导的原始创新产品甚至可以引领世界。2014至今,国家食药总局已公示15批创新医疗器械审查结果,有46个产品通过审查,进入特别审批程序。
“我们要引进和学习世界先进科技成果,更要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努力在自主创新上大有作为。如果总是跟踪模仿,是没有出路的。”王智彪借用了习近平总书记一句话表示,只有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才能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他建议国家食药总局,建立“国家战略级原始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目录库,对已经有引领世界的原始创新医疗产品,每年严格把关录入,逐年累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