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序发展?
错位竞争,民营医院依托特色发展
“民营医院如单做高端,市场太小;如果只做基本,没有特色,也很难有长远发展。”东莞曙光光华骨伤医院陈亮祺院长说,“当时,东莞的政策鼓励兴办民营医院,虎门地处广深交通要道,骨伤病人较多,办专科医院可以走特色发展道路。”
为提升社会办医院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东莞鼓励民营医院与高等医学院校合作,如东华医院与中山大学、广济医院与南方医科大学、光华医院与同济医学院等。对民营医院新设立的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财政给予10万至100万元一次性补助,并专项资助民营医院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项目。
东莞坚持综合和专科互补,大力扶持基础好的民营医院参加医院等级评审。2011年,康华医院和东华医院先后通过了广东省卫生厅组织的三级医院等级评审,成为广东省首批民营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医疗服务差异竞争的效应,在相关数据中有所体现。东莞市卫生计生局报告显示,2014年,全市医疗机构总诊疗数为6535万人次,其中社会办医疗机构1573万人次,占比24%;全市医疗机构总出院为89.6万人次,其中社会办医疗机构出院为21.2万人次,占比24%。
“医生队伍结构‘两头大、中间小’,返聘的退休医生、应届毕业生多,年富力强的业务骨干主要靠引进。”谈到社会办医院的短板,赵鹏图坦言,“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靠医师多点执业政策加快推进。”据统计,2010年至2014年,东莞全市办理多点执业医师注册审批297人次,其中第二执业地点为民营医疗机构的有226人次。
“民营医院用人机制灵活,虽然人事档案挂在东莞市人才交流中心,但学术研讨、职称评定都不受影响,收入与公立医院差不多,单位福利也不错。”从内地一家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来到东华医院神经内科担任主任的谭琦说,“在这里救死扶伤,也是很有成就感的。”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