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中医名家
人民网>>健康·生活>>正文

黄文东:脾胃为本 用方轻灵

2015年01月21日09:31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手机看新闻

黄文东(1902年~1981年),江苏吴江人。当代著名的中医理论家、教育家、临床家。

黄文东14 岁考入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受业于孟河名医丁甘仁,1931年应邀返母校执教,1934 年任教务长。1948 年该校停办后,在上海开设诊所。1956 年就任上海市第十一人民医院,继而进入上海中医学院,历任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附属龙华医院内科主任、上海中医学院院长、中华中医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政协常委和第三、四、五届政协委员。

在学术思想上,黄文东突出以胃气为本,强调调整脏腑之间升清降浊的功能。认为脾胃乃后天之本,治理外感和内伤各类杂病,均应兼顾脾胃,以治其本。临证善取各家之长,以调理脾胃为先,擅长治疗外感内伤疑难杂症以及胃溃疡、慢性肠炎以及支气管哮喘、再障等病症,屡见显效。其处方用药,不尚矜奇炫异,常挽逆证于轻灵之方,起沉疴于平淡之剂。

黄文东辛勤执教50年,学生遍及海内外。黄文东的学生为他整理出版了《黄文东医案》《内科名家黄文东学术经验集》等著作。

黄文东学术思想的基本立论是“人以胃气为本”和“元气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他对调理脾胃法则的运用,并不局限于脾胃本脏疾病,也广泛应用于其他脏腑疾病。黄文东十分重视脾胃,用药上重视药物性味的升降润燥有别。他善用甘温补脾药,如人参、黄芪、白术、甘草等,取甘温能补脾胃之阳气;同时也善用升降脾胃阳气之药,如升麻、柴胡、葛根、防风等,取风药胜湿,兼能鼓舞胃气。

调理脾胃重轻剂缓图

黄文东处方特点是剂量轻,药力缓,配伍得当,制成粗末,水煎服,适用于调治内伤疾病。他认为,用药之忌,在乎欲速。欲速则寒热温凉、行散补泻未免过当,功未获奏,害已随之。用药无次序,如兵无纪律,虽有勇将,适以勇而偾事;用药又如理丝,缓则可清其绪,急则愈坚其结矣。他治疗内伤疾病,主张循序渐进,缓以图功,反对用药过当,损伤脾胃。他接受李东垣经验,认为凡病程迁延,医者急于求功,病者急于求愈,往往用大剂药量,但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对慢性病尤需照顾脾胃,否则治之不效,反觉无计可施。此时宜“重药轻投”,以达到“轻可去实”。在临床上某些慢性久病经治疗后逐步好转,此时他将有效方药以十倍左右剂量,改为药丸,缓缓调治,以竟全功。如果病势危急,又当重剂。根据病情变化,或扶正祛邪,或回阳以固脱,或敛汗以救阴,等等。基于这一学术思想,黄文东以补气健脾、生化气血为主,补肾温阳、助阳生阴为辅,治愈长期依赖激素、输血来维持生命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多例。

调理脾胃兼顾清泻“阴火”

关于“阴火”理论,历代医家颇有争论。黄文东将其归纳为三点。一是阴火、相火、包络之火,实际即心肝之邪火,皆因阴虚而妄动。他指出,所谓“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就是心肝之阴火与元气相争,此时或阴火旺而正气愈虚,或正气胜而阴火自却,病情往往由此而转变,故往往能决定病情的安危。因为心肝之火即“阴火”,属病理性的壮火,对人体有害,故称“元气之贼”。二是阴火的形成,主要因脾胃虚衰,元气不足,阴虚于内,内火独盛所致。应与外感六淫中的“邪火”相鉴别。三是阴火的治法,以补气、清火、滋阴为主,用补中益气汤加黄柏、生地黄,或补中益气汤与朱砂安神丸同用。正因为如此,黄文东在临床中调理脾胃的同时,常注意兼顾清泻阴火,顾护正气。

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李轶群、刘婧婷)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