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识早知道
高血压患者秋季注意啥?在家咋正确测血压?
编者按:“身体健康是革命的本钱”,但是,在繁忙的生活中,大家往往是忙于工作,急于应酬,却忽略了身体健康这块风水宝地。其实,平时稍加注意,提早预防,健康就在我们身边。人民健康网推出《“健”识早知道》专栏,专为你收集整理平时忽略的健康知识,做您的健康智库,同您一起将健康进行到底!
为何转季之时血压不稳
昼夜温差大,血压会升高
根据多项研究表明,气温对血压是有明显影响的,当气温降低时,机体为了维持正常体温,全身血管较温暖炎热时明显收缩,血管阻力增大,为了保证全身供血,血压便明显升高了。
一般来说,温度每降低1℃,收缩压升高1.14mmHg,舒张压升高0.58mmHg。当天气突然变冷或者早晚温差较大的时候,血压波动会更明显,而老年人因为血管弹性差,血压波动更加明显。
血压飙升可引起心梗和脑梗
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重要原因。研究表明,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的升高,都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明显升高。这可能是由于高血压时,动脉壁承受较高压力,内皮细胞损伤,坏胆固醇(LDL-C)易于进入动脉壁,形成泡沫细胞并刺激平滑肌细胞增生,引发动脉粥样硬化。
长期进行性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冠心病及脑血管供血不足等疾病,而血压的骤升骤降更是急性心肌梗死、脑出血及脑梗死的重要诱因。
饱食常会引起心血管意外
不仅仅是气温,饱餐、情绪激动、熬夜劳累等均可引起血压升高。
秋季进补的传统由来已久。一来,秋季丰收,用美食来庆祝再好不过,也是为即将进入寒冬做准备;二来天气逐渐转凉,没有了夏季的燥热,人们胃口逐渐好转,而消化器官要工作,腹腔内脏器官血管扩张使血流充足以保证需要,四肢血管为保证内脏血液供应,就要让血管收缩,给急需处提供保障,从而引起血压升高。
高血压患者秋季要注意些什么?
1、要注意保暖,适当添衣
秋季气温降低,高血压患者又以老年人居多高血,他们对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性比较差。所以高血压患者在外出的时候,应注意保暖,因为寒冷天气会刺激内肾上腺分泌增强,导致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
2、适量运动
适度的运动对降低血压也有很好的效果。首先推荐有氧运动,而有氧运动中最实用的是慢跑。高血压患者,应尽量避免在运动中做推、拉、举等力量性练习或憋气练习,应选择全身性、有节奏、易放松的运动项目。另外,运动时间最好在饭后2个小时,不要空腹运动,以免发生低血糖。
3、调节饮食
饮食清淡少盐,可适当多吃一些润燥、降压的食物。比如绿叶蔬菜、海带、胡萝卜、西红柿、茄子等,这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钾离子,可以对抗钠离子对血压升高的作用。切勿过腻过饱,注意平时多喝水。
4、调节情绪
情绪的波动也会引起血压波动,一些不良的情绪会通过增加有关激素的分泌,促使小动脉痉挛收缩而使血压产生波动、升高,甚至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高血压患者要调节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保持愉悦的心情,少生气,避免过激的情绪,防止血压波动。
在家如何量血压才准确?
记住!测血压的正确姿势很关键
准确量血压并非简单的事,有很多细节会让血压读数不准。在家里,如何量才准确?美国测血压声明中给出了一些建议:
力推电子血压计:首选电子血压计,因为它有电子压力传感器,可以减少人为错误,应使用经认证的上臂袖带血压计,这种血压计准确可靠。
袖带尺寸要对:血压测不准最常见原因就是袖带不合适,袖带气囊长度应达到上臂周长的75%~100%,袖带气囊宽度应达到上臂周长的37%~50%(长宽比2:1)。对于过于肥胖者,手臂袖带不够用,可用腿部袖带。
测血压姿势要正确:测前至少静坐5分钟、排尿,测前30分钟勿运动、喝咖啡和吸烟;测血压时,袖带最好直接和上臂接触。仰卧时,手臂下需要适当垫高。坐位时,要坐有靠背的椅子,身体放松。测量时跷二郎腿,会使收缩压舒张压增加,双脚要平放。
注意!这种高血压赶紧去医院
老年人一旦发现血压升高就很紧张,但其实只有约5%左右的高血压病人需要去医院紧急降压。要注意,有种高血压急症不能在家处理,要进入医院紧急抢救,需要在短时间内把血压降下来:
如在精神创伤、情绪变化、过度疲劳、寒冷刺激、气候变化和内分泌失调等影响下,血压骤然升到180~200/120mmHg以上。
同时出现心、脑、肾、大血管的急性损害表现,患者感到突然头痛、头晕、视物不清、恶心、呕吐;胸闷、胸痛、心慌、气促、不能平卧、烦躁不安、大患淋漓;面色苍白或潮红、两手抖动、暂时性肢体麻木运动障碍、失语、甚至抽搐昏迷。
除此之外,还有些高血压患者出现血压增高而无急性靶器官损害的情况,就是说只是测量的血压较高,并无明显不适,或只有轻微头晕、头胀,这种情况就不需要到医院急诊紧急降血压,而只要在几小时到一天内将血压降低就可以了,调整口服用药就可以把血压控制。
如果在家里发现血压升高,且并无明显不适,您可以:
立刻休息:找个地方躺下来,平卧位或半卧位,在光线柔和、空气流通的地方,周围不要大声喧哗、安心静养。
监测血压:间隔5~10分钟监测血压一次,一般需要测量2~3次,取平均值比较准确。测量血压的上臂与心脏在同一个水平面,四肢肌肉放松,观察血压是否能够自然下降。
血压控不好,脏器会报警
在很多情况下,高血压对人体的影响就像“温水煮青蛙”,开始一段时间病人可能并未感到不适,但机体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会慢慢给脏器带来损害。
心慌、胸闷,心脏在“诉苦”。如果高血压患者出现心慌、胸闷、胸痛、下肢水肿等症状,说明心脏已经出了问题。血压长期处于较高水平,会导致心脏扩大、心脏电活动紊乱,逐步引起心脏舒张、收缩功能减退。此时,患者会出现心悸、心律不齐,还可能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而出现活动后胸闷、胸痛等症状。因此,高血压患者出现上述症状,要尽早到医院做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必要时还要做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有无血管狭窄、堵塞,避免发生严重后果。
眼皮肿、夜尿多,肾在“呼救”。高血压患者如果发现眼皮肿、夜尿增多,或血尿、泡沫尿,说明肾脏功能出了问题。肾脏是我们身体的“净化器”,其功能减退与长期高血压导致肾小球动脉硬化、肾脏滤过功能下降有关。此时,除了进一步控制血压外,要及时到医院做尿常规检查,了解有无尿蛋白,还要做肾脏彩超,看肾脏结构是否出现异常。
两臂压差大,动脉在“抱怨”。每个人的双上肢血压都略有不同,身体健康者差值可达5~10毫米汞柱,但高血压患者若出现两臂血压差很大,或走路时间长了下肢疼,休息后好转,说明上肢或下肢动脉已经硬化,甚至狭窄、闭塞。这与高血压长期控制不佳,合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有关。此时,患者应尽快到医院做血管超声、增强CT、血管造影检查,明确堵塞部位,尽早采取相关治疗。
头晕、身体发麻,脑血管在“挣扎”。如果高血压患者突然出现头晕、视物模糊、上下肢运动障碍或麻木、言语不清等情况,说明脑供血出了问题,影响到大脑功能,发生了脑中风。这是由于血压长期过高,令脑血管堵塞或破裂所致。家属应立即拨打120,方便医生尽快给患者进行头颅CT检查,做好溶栓治疗或介入取栓治疗的准备。
注意!老年人的高血压有点特别
老年人是一个独特的群体,其高血压也有着区别于其他人群的临床特点,具体包括:
压差大。老年高血压以收缩压升高为主,压差比较大。这是因为,他们各器官呈退行性变化,尤其是心血管系统,动脉硬化明显,几乎成了无弹性的管道。心脏射血时,主动脉不能完全膨胀,动脉内骤增的血容量得不到缓冲,导致收缩期血压增高,而舒张压相对较低,脉压差进而增大。
波动大。老年高血压波动较大,一天中忽高忽低,特别是收缩压。这主要由于老年患者血管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减退所致。因此,在采取降压药物治疗期间,不能以1次测量结果衡量血压是否正常,应每天至少测2次,且随时不舒服随时测,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
可能是假性的。老人由于动脉硬化,容易出现假性高血压现象。这类患者对降压药物耐受性较差,更易导致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应注意鉴别。假性高血压发生率并不高,但随着年龄增长,发生率有增加趋势。因此,对于周围动脉很硬,血压又很高,但不耐受降压治疗,服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时会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患者,若未发现明显的脑、心、肾等重要器官损伤表现,应考虑假性高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多。老年高血压易受体位变动影响,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较高,特别是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中更易发生。体位从平卧到坐起,或从蹲到站,血压会突然降低,出现头晕、昏倒,这与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减退也有关系。因此,应慎用会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如哌唑嗪、特拉唑嗪等。必须应用时,可在晚上临睡前服一次,如无明显反应,再改成白天服,而且应从小剂量开始。
并发症与合并症多。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减退,患高血压后容易引起心、脑、肾的合并症,如心绞痛、心梗、脑卒中、肾功能不全等。此时需要特别注意,不要应用加重合并疾病的药物。
用药时易抑郁。老年人神经系统功能较低,用药期间更易发生抑郁症。因此,应避免选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抗高血压药物,如可乐定、甲基多巴等。对有抑郁倾向的患者,脂溶性β受体阻滞剂,如倍他乐克也应慎用。
(人民健康网综合自羊城晚报、健康时报、生命时报、家庭医生在线)
☆推荐阅读☆
- 人民健康APP
- 人民好医生APP
热门点击排行榜
联系我们
人民健康网微信 微信号:rmwjkpd 公众号:人民网健康 |
人民健康网微博 微博昵称: 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
电话:010-65367951 邮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