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述
120VS999 从竞争到互补
2011年7月15日,按照北京市委、市政府的规划和指示,北京市原卫生局、市红十字会携手组建的北京120/999院前医疗急救联合指挥调度平台正式启用。
这个指挥调度平台,分别在市卫生计生委应急办、120和999急救中心三地同步运行,实时显示全市急救网络上,急救车辆的运行状态、急救任务执行情况。
同时,市卫生计生委应急办能够对120、999两个急救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管、监控和指挥。如遇突发事件,指挥调度平台将根据报警情况,圈定、显示报警点周边1-10公里内的待命急救车、急救站、医院急诊位置、电话等急救资源,接受市政府应急办、市卫生计生委应急办的统一指挥。
除了上面那位脑梗老人经历的120、999急救任务快速转接,指挥平台还能自动统筹急救呼叫——当群众拨打120或999急救电话,10秒忙音无法接通时,系统自动切换至另一个急救号码。
999指挥中心办公室主任蒙芹介绍,平均每天,两个急救中心之间,都会有20-30个相互转接的急救任务。“谁在附近,谁有空车,谁的前方路况好能顺利到达呼救地点,谁就以最快的速度去抢救病人”。
换句话说,在北京,遭遇生命危险时,市民只需要拨打“120”或“999”其中一个电话,就能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最及时、高效的救治。
如果在同一事件中,病人家属或伤亡目击者分别拨打了120和999,系统也能根据报警位置和事件描述,统筹调派急救车辆和人员,并与“报警”呼救者沟通,有效避免了急救资源的浪费。
曾经,120和999两个急救网络盲目竞争,或者存在站点缺失的状况,已经彻底成为过去。
同时,通过有序竞争,提高服务标准,过去在急救行业的一些不合理收费,比如“抬担架费”,目前在北京的院前急救服务市场成为历史。
999急救中心副院长田振彪认为,在政府的统一指挥平台的统筹调度下,120和999两个急救网络,两个急救号码,完全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更加科学地利用急救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能力和运行效率,共同为北京市民的“生命线”提供互为备份的有力保障。
新京报记者 张秀兰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