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人民网>>健康·生活>>正文

病人不再扎堆医院(聚焦·分级诊疗新解(上))

本报记者 钟自炜

2015年07月31日07:5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病人不再扎堆医院(聚焦·分级诊疗新解(上))

  深入禾山社区开展诊疗的厦门中医院专科医师唐金模(左)正在与社区健康管理师陈雪颖讨论患者情况。

  本报记者 钟自炜摄

  ■社区接得住

  以慢性病中的高血压糖尿病为切入点,“松绑”与“激励”并行,医保对社区放开总额控制,实行按月核查拨付

  福建厦门鼓浪屿面积不到2平方公里,风景优美,让人向往。但对于在岛上居住了70多年的丁其明来说,却是诸多不便,因为岛上禁行机动,出入岛只能依靠轮渡。他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看病成为一件麻烦事:“我的定点医院是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每开一次药,来去都要耗上一整天。”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日门诊量近2万人次。该院内分泌科主任李学军说,科室只有7位医生,每天门诊量近500人,其中很多是常见病、慢性病患者,甚至只是来开药的。医生整天淹没在简单重复劳动中,没时间也没精力研究业务。

  厦门慢性病患者一度占全市三级医院门诊量的80%以上,其中高血压、糖尿病又是慢性病门诊量的主要病种,不少属于单纯开药维持常规治疗的患者。

  厦门市卫计委主任杨叔禹介绍,这种状况让基层医疗资源得不到充分运转。原本在社区就能完成的医疗服务项目,三级医院被迫耗费大量资源。

  如何让病人不再扎堆医院?找准病根,才能对症下药。从2012年起,厦门开始探索为慢病患者提供“医院—社区”一体化服务。到2014年,厦门以慢性病中的高血压、糖尿病为切入点,初步建立一套急慢分治的分级诊疗制度。

  “患者不愿在家门口的社区卫生中心就诊,对基层医生的能力信不过是重要因素。”杨叔禹说,“实现分级诊疗,首先要在强基层上下功夫,让社区接得住。”

  ——“松绑”与“激励”并行。松绑,就是医保政策为社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坚强保障。医保对社区放开总额控制,实行按月核查拨付;激励,就是调动基层卫生机构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加大基层医疗机构员工绩效工资改革力度,实行“全额拨款,差额管理”,坚持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原则,在原有绩效工资的基础上,实行综合绩效考核评估奖励制度,每月最高奖金达3300元。

  ——“输血”与“充电”同举。厦门市重点给基层“输血”,分批次招聘高素质人才充实到基层医疗机构,两年多来共录用840名本科学历医护人员,全市基层医护人员已近2000人;同时,每年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对基层医护人员进行为期3个月的慢病防治知识轮训,推行大医院“名医定时、定点下社区”“中医进社区”,岛内3家三甲医院首批派出多学科慢病专家共121名深入社区开展诊疗。

  多管齐下,“医院人满为患、社区门可罗雀”的情况得以逆转。截至2014年底,厦门市基层医疗机构诊疗人次同比增长41.42%,35岁以上门诊首诊测血压人数同比增长209%,由医院和社区共同管理的高血压患者达21万余名,糖尿病患者达12万余名。

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许晓华、刘婧婷)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