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人民网>>健康·生活>>正文

湖南3岁男童被锁车中身亡!这些意外家长一定要知道【3】

2015年06月30日10:08  来源:健康时报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湖南3岁男童被锁车中身亡!这些意外家长一定要知道

  玩出来的意外——

  脚背深的水淹死了娃

  肖政辉总结,儿童意外伤害,有个鲜明的年龄分水岭,以三岁为界,三岁以下多是异物伤及摔伤,而三岁以上的孩子,溺水、跌落伤的情况发生的更多。

  “三厘米深的水足可以淹死一个娃娃”,这并不罕见,也非危言耸听。

\

  卢秀兰主任回忆,曾经有个家境不错的孩子,家里别墅的浴池非常精致漂亮,妈妈准备放水给孩子洗澡,刚放了一会,厨房热水开了,妈妈关上水龙头,跑去沏水,几分钟的工夫,回来后就发现孩子脸朝下跌在了浴缸里,翻过身来一看,都没气儿了。

  类似的情况,张新萍也接触了不少。有个孩子,妈妈在院子里放了一盆洗菜的水没来得及倒,孩子在旁边玩,一不小心滑倒了,正好栽倒盆里,也被淹了,庆幸发现及时,抢救了回来。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想想看,尽管水很少,可孩子是俯卧栽倒水里,加上空间小,孩子肢体协调性差,动不了,很容易发生溺水窒息。

  张新萍提醒,家长应该有这样的意识,只要孩子玩水,身边就一刻都不能离开人。

  出现上述这类意外,还是源于孩子的好奇和探险。很多潜在危险,在孩子眼中,充满了新鲜趣味与好奇,他们常常愿意以身涉险,却不知危险正在袭来。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学院桑标教授便是通过让孩子适度体验“危险”的方法来教导其辨别危险。两岁多时,桑教授的儿子对热水瓶发生了兴趣,但桑教授并未阻止和斥责,反而指着热水瓶口告诉孩子,“烫,会疼,危险”。

  然后打开热水瓶的盖子,拉着儿子的小手,在热气的地方停留感受了一下。孩子立刻出现了不一样的表情,由起初的好奇,转为主动缩回了小手。

  “给孩子一个满足好奇心的机会,在成人控制的范围内适度体验危险,也是一种有效的安全教育方式,同时也能提高孩子应对危险的能力。”桑标说。

  捂出来的意外——

  捂出了体温冰凉

  “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冻着。”家长对孩子百般照料都不觉过分,但有时真会过犹不及适得其反,比如,越是盖很多被子怕宝宝着凉,却越捂出了大隐患,在儿童意外伤害中,有一种捂热综合征,在湖南省儿童医院,一年就发生了十多例。

  曾经有个九个多月大的女婴,被妈妈包裹得太过严实,结果一觉醒来,妈妈发现,小手冰冰凉,再摸摸孩子的脖子,还有点热度。赶紧送到医院来,张新萍发现,孩子闭着眼,脸色发青,一动也不动。

  “典型的因为捂得太多导致缺氧窒息死亡。”张新萍说,这类情况在一岁以内的小婴儿中发生的比较多,比如,宝宝含着乳头睡觉,乳房很容易堵住婴儿的口鼻,影响其呼吸。有的孩子跟大人同床同盖一张被子,大人一翻身,被子压住孩子,小婴儿又无力挣脱这种“捂热”的环境,持续下去即可引起体内一系列代谢紊乱和功能衰竭。等到睡醒时,孩子却被捂在被子里窒息很久。

  在宝宝发烧感冒时,家长错误的认为捂热出汗退烧,殊不知这是极大的误区,最容易引发捂热综合征。孩子本身体内散热能力比成人强,闷热时很易出汗,如果盖的被子太厚或者穿的太多,热量散发不出去,先是会出现高热引发的缺氧、脱水,严重时可能导致神经损伤,以及窒息。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把孩子的衣服略微解开,让宝宝充分散热。很多人认为宝宝发烧时不能洗澡,洗澡容易着凉。其实孩子发烧了洗热水澡更有利于散热。

    捂热窒息,这种情况对大脑神经的损伤最为严重,往往后果是不可逆的。因此,在护理小婴儿时家长在包裹孩子时一定要注意不要过度,要注意空气流通,千万别把自己的孩子捂出病。

上一页
 
分享到:
(责编:许晓华、刘婧婷)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