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人民网>>健康·生活>>正文

“漂老人”异地就医报销难:属地化管理成最大障碍

李林 杨梦晨

2015年04月10日14:16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谁来解决“漂老人”异地就医报销难

  爸妈又要走了。王沐心里难受,泪水在睛里打转,但还是强忍着,帮两位老人收拾行李。

  因为看病不能在当地报销,老两口经常是在女儿身边住不了多久,就得再回老家。王沐已经记不清,这是她第几次送爸妈走。

  “儿女在哪,父母在哪,父母在哪,家就在哪。但老人跟着孩子漂,一旦生病,就很麻烦。”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张萍也提出了这个担忧。

  这位来自西部地区的全国政协委员说,现在人口流动频繁,一些孩子选择留在外地工作,父母也就跟着过来生活,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漂老人”这样的特殊群体。

  “但很多老人得了大病,承担不起医疗费,就需要回老家去报销,这已经成为社情民意里一个很突出的矛盾。”张萍说。

  不踏实的晚年

  吴大爷就是这样一位“漂老人”。

  今年82岁的他,在新疆乌鲁木齐生活了大半辈子。2009年时,在北京打拼多年的儿子添置了新房,便把老人接了过来。

  儿子在身边,冬天也不像乌鲁木齐那么冷,这让吴大爷很快就喜欢上了在北京的生活。但和原来不同的是,因为医保还在原单位,吴大爷每年看病报销,比过去多了一道程序——跑邮局。

  “原来在乌鲁木齐看病配药,能报销的钱就直接扣掉了。但现在,需要自己先垫上,再把发票寄回去报销。”吴大爷说。

  因为有冠心病,几乎每个月,吴大爷都要去医院开一次药。来北京后,他就有了门新“功课”:每次开药后,要把收费票据一一理好,攒够一年寄给单位。

  为了不寄丢,他还特地选了寄挂号信。这么多年下来,吴大爷也慢慢养成了习惯。

  不过,比起吴大爷,王沐的父母就麻烦多了。

  2007年毕业后,王沐没有回重庆老家,而是选择留在江苏南通工作。之后的几年,王沐成了家,便彻底在南通定居下来。

  但8年来,远在重庆的父母一直牵扯着她的心。王沐多次向父母提出,想让他们来南通定居,但每次两位老人都是匆匆赶来,住不了多久,又匆匆回去。

  拦在王沐父母面前的,就是异地就医报销难的问题。

  王沐的爸爸患有严重的糖尿病,每天要打3次胰岛素,需要定期去医院配药。遇上突发并发症,还得住院治疗。王沐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两位老人的退休工资加起来只有2000多块,看病是最大的一笔开销。

  “现在医保报销比例差不多能达到70%,如果不能报销,我们就更承担不起这笔费用了。”王沐说。

  所以,刚到南通工作,王沐就想到帮父母办理异地就医报销手续,好让父母安心跟着自己安享晚年。然而,了解过相关政策后,王沐的父母说啥也不让王沐再提这件事了。

  “当时工作人员说,一旦办理了异地就医报销手续,就不能再享受原参保地的就医报销。”王沐告诉记者,父母有时还要回重庆生活一段时间。他们担心,办了手续后,如果在重庆发病了,又会影响在重庆的报销。

  为此,每次来南通,老两口都是提心吊胆。动身前,王沐的爸爸都会跑到重庆的医院先做一个彻底的检查,如果检查结果显示身体状况良好,他才肯去女儿那小住。

  而来了南通,老两口的心也是一直悬着的。去年2月,王沐满心欢喜地接来爸妈,结果刚住了两个月,王沐的爸爸就吵着要回去。

  “这才住了多久啊?又回去?”王沐心里一惊。

  “这几天老觉着头晕,可能会犯病,搞不好还要住院,提前回重庆心里踏实。”听爸爸这么一说,王沐想留住父母的心一下子就凉了。尽管不舍得,王沐还是帮他们订了直飞重庆的机票。

  但千防万防,还是免不了有意外发生。一次,王沐的父亲在南通生病了,打了一周的点滴。看着医疗费单据上的数字越变越大,爸爸心疼,病情刚有点好转,就急着要回重庆去。

  “他是不想让我多花钱,怕成为我的负担……”孝顺的王沐声音哽咽了。

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蔡熊更、刘婧婷)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