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人民网>>健康·生活>>正文

睡觉爱拳打脚踢 日后患老年痴呆症风险高【2】

2015年03月20日08:10  来源:广州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睡觉爱拳打脚踢 日后痴呆风险高

  危害:

  除了自伤和伤人,痴呆风险也很高

  “这种病的危害在于,发病时病人迷迷糊糊中翻跟头、坠床时会受伤,同时拳打脚踢、打人等也会伤害别人。更严重的伤害则是,临床研究发现,RBD就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表现,患者日后患上老年痴呆症或帕金森综合征的几率会更大。”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许明智主任医师说。

  据介绍,美国梅奥诊所的布拉德利波·波伏博士分析了该诊所的相关数据,并进一步研究后发现,一些睡眠障碍问题,如睡觉时会踢打、掀被、乱拍等都可能是大脑疾病的信号。从这些睡眠紊乱症状出现,到老年痴呆等大脑疾病发作,时间跨度平均为25年,最长可达50年。许明智介绍说,追踪研究也发现,10年后75%的RBD患者患上老年痴呆、帕金森综合征等大脑疾病,25年后95%的人患病。

  “两者之间确切的联系机制目前尚未明确,但普遍认为这可能跟患有RBD的人下丘脑退化有关,而老年痴呆等大脑疾病患者的丘脑也出现退化。”许明智介绍,遗憾的是,我们无法提前通过“睡觉时拳打脚踢”等RBD症状来预防老年痴呆等大脑疾病,只能根据这些预警来提前关注患者,早早做好心理准备,一旦发现RBD病人有老年痴呆症或帕金森综合征发病的蛛丝马迹,就及早对症处理。

  治疗

  药物治疗不会成瘾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谢永标主任医师介绍,罹患RBD的主要危险因素是男性、年龄超过50岁,以及有潜在的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帕金森病、脑干肿瘤等。另外,一些药物对RBD具有诱发作用,如文拉法辛等。精神障碍并非RBD的易感因素,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部分病人可能易患本病。

  如何诊断RBD?张斌介绍,根据2014年出版的国际睡眠障碍诊断标准(第三版),满足以下四条即可确诊:1.反复出现睡眠中言语或复杂行为;2.多导睡眠监测可见以上情况发生在REM期睡眠,或临床可确认与梦境相关;3.多导睡眠监测可见REM期睡眠肌张力迟缓;4.这种现象不能被其他睡眠、精神或躯体疾病所解释。

  而在治疗上主要包括两点,一是控制患者,让他不要自伤,二是进行药物治疗。张斌介绍,按照国际上治疗RBD的方法,让病人晚上睡前服用氯硝西泮,以镇静、催眠、控制精神运动性兴奋,同时辅以一些营养脑神经和改善脑功能的药物效果较好。“我们建议一定要找正规医院的睡眠专科进行治疗,其他的如中医、心理治疗等只能为辅。”

  张斌提醒说,一旦发现家人睡觉时有拳打脚踢、大笑、翻滚、跳跃等RBD症状,哪怕是第一次,也应立即就医,及时控制症状,防止患者自伤或伤人。

  “很多患者担心采用药物治疗会成瘾,其实不会。这里要搞清楚一个概念——什么是成瘾,通俗地说,如果药物特别容易耐受,需要不断加大剂量才能满足需要,如失眠今天吃了半片就能睡着,过一个月要吃1片,过两个月要吃2片,不吃药就睡不着并且一停药就出现心悸、头晕、出汗等症状就叫成瘾;如果吃半片药就能睡得很好,并且能维持两年都不加药,就不能叫做成瘾。”许明智说,患者不要弄错概念,盲目拒绝用药。

上一页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许晓华、刘婧婷)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