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中医名家
人民网>>健康·生活>>正文

巴·吉格木德:蒙医药学拓疆者【2】

2015年03月06日11:24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手机看新闻

著书立说

奠基蒙医基础理论研究

巴·吉格木德的重点研究方向有3个:蒙医学基础理论系统化研究、古籍文献研究、蒙医学史研究。

1963年,巴·吉格木德毕业留校任蒙医学基础理论老师,同时得到一个任务,就是编写蒙医学基础理论教材。之前蒙医学基础理论课因没有统编教材,只能教授蒙医经典古籍。

1965年,他在时任基础理论教研组主任金巴老师的指导下,编写了第一部油印版《蒙医基础理论讲义》,在此后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多次修改完善。上世纪70年代,他立项“蒙医学基础理论整理研究”课题(内蒙古科委课题),发表了《论正常赫依、希拉、巴达干》《蒙医基础理论发展史》等二十多篇论文。1984年出版了科研专著《蒙医学基础理论》(1984年第一版,1988年第二版)。该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系统整理蒙医基础理论的第一部科研专著,书中较系统地整理研究了蒙医学基础理论,其中重点研究和系统论述了蒙医学基础理论发展史、蒙医理论总纲、五大元素学说、阴阳学说、脏腑学说、脉络学说、六基症病理学说、寒热学说、感能学说等,并提出了不少新的学术见解,使蒙医基础理论进一步系统化。如今,由他担任主编编写的全国高等院校教材《蒙医基础理论》(第三版),已于2014年4月出版。该教材全部内容由他亲自修改编写,经编委会审定,明显提高了教材质量。

“文革”期间,受“破四旧”运动的影响,大量古籍文献被损毁,令人十分痛心。而很多经典的蒙医药古籍存世量极少,若再遇到一些意外的突发情况,如保管不当等,将会对蒙医药的传承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上世纪70年代,巴·吉格木德意识到了抢救、整理古籍文献的重要性,开始着手抢救古籍文献。他大量收集、整理、研究蒙医学和阿育吠陀(古印度)医学古籍文献。相继发表了《蒙医学古典著作考略》《古印度医学经典巨著<医经八支>的研究》(内蒙古教育厅课题)等20多篇论文;1977年首次提出了蒙医古代文献中《四部甘露》《蒙药正典》《方海》等三部古籍为蒙医药学代表性“三大经典”的新观点,现已被学术界公认。2004年出版了《蒙医学史与文献研究》(蒙文版),书中研究、考证和介绍了近80部蒙医药古籍文献,该专著斯拉夫蒙文版2009年在蒙古国出版。

巴·吉格木德说:“现在我正在整理编写《蒙古文医学古籍文献集》一套共14卷,由内蒙古自治区立项,已列入出版计划。其中的《蒙古文阿育呋陀医学古籍文献集》1-8卷2014年初已发稿,2015年上半年出书。”他指着办公室里一摞摞码得老高的材料告诉记者,这是他历经多年挖掘整理出来的材料,很多是木刻版的,也有手抄下来的,一直放在办公室里,保护得很好。

上世纪70年代,巴·吉格木德开始立题研究蒙医学史(内蒙古科委课题),此后他先后到国内各地和蒙古国、前苏联布利亚特等有关国家进行考查,掌握了大量的医史文献资料。在深入研究后,他发表了《古、近代蒙医史三个发展阶段》等40多篇论文,出版的主要科研专著有《蒙医学简史》《蒙古医学史》《蒙医学史》。这些书系统研究了五千多年的蒙医药发展史,其中的《蒙古医学史》日文版1991年在东京出版,1992年荣获日本国翻译文化奖,于2006年再版。巴·吉格木德还任副主编编写了《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丛书·医学卷》和《内蒙古医学史略》。2007年,他主编的第一版全国高等医药院校统编教材《蒙医学史》出版。这些研究成果填补了蒙医学史研究空白,巴·吉格木德也成了蒙医学史学科创始人。

坚持临床

言传身教励后学

1993年,巴·吉格木德开始担任硕士生导师,培养了我国首届蒙医硕士研究生;2006年受聘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担任博士生导师,培养了我国首届蒙医博士研究生(承担后两年的培养),在蒙医学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教材建设、课程建设、高层次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吉老要求自己不说没有证据的话,一切学术观点都要问清出自哪儿,有什么根据,容不得半点马虎”他的学生这样描述他。巴·吉格木德治学严谨,对古文献研究的功底深厚,他广阔深邃的学术境界、踏实严谨的治学作风,成为新一代学者的典范。他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深受其影响,在学术方面踏实肯钻,很多学生现已成为内蒙古自治区乃至全国蒙医界的中坚力量。

如今,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巴·吉格木德传承工作室已成立。

巴·吉格木德常常对青年教师和学生讲:“从事蒙医基础理论的教学、科研人员,必须坚持参加蒙医临床医疗,不然你搞的理论就有脱离临床实践的危险,这是传统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50多年来,巴·吉格木德一直坚持临床医疗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主要用蒙药和温针疗法治疗神经、消化、心血管系统及妇儿科常见病,尤其对肾结石、高血压、脑积水、睡眠型血红蛋白尿、肿瘤、小儿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等疑难病症的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

巴·吉格木德结合临床探讨理论问题,提出许多新的见解,如“病因辨证”“病性辨证”“辨证总纲”,及蒙医正脑术“以震治震、震静结合、先震后静”的理论原理。他研究配制的院内制剂,如“塔拉满92612丸”“B2号丸”“脉泻丸”“当归汤”及“当归—12丸”等疑难病专用方在临床应用中疗效显著。

“别看他平时很严肃,情到深处也会很激动。”那顺达来这样评价他的老师巴·吉格木德。那顺达来是蒙医界的第一个硕士研究生,巴·吉格木德的开门硕士生与关门博士生。现任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心脏病科主任医师、科主任。

那顺达来说,当年他同时考上了蒙医学博士和西医博士,这在蒙医界以前是没有的。巴·吉格木德听到后,高兴得眼眶都湿润了。

“吉老师用蒙医、蒙药,挽救了很多危重症患者。”作为全国老蒙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巴·吉格木德的继承人、硕士研究生,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科副主任莫日根图告诉记者。

莫日根图说,我们遇到疑难杂症,老师不管工作多忙都会过来会诊。有一次遇到一位77岁的女病人,基础病是慢阻肺、肺源性心脏病、急性胰腺炎,在治疗过程中还出现了肠梗阻,病情非常危重,外科医生及麻醉师都不敢冒险做手术。而病人的家属不愿放弃,非常着急地找到他,询问有没有蒙医的方法,愿意试一试。于是就把老师请来了,老师看过病人后给开了一些传统蒙药,我们通过给病人下胃管把药喂进去,几次后病人的肠梗阻情况得到好转,后来经过温针疗法等后续治疗,病人出院了。

还有一位16岁的男孩,得了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昏迷了3个多月,这是死亡率和致残率非常高的一种疾病。家属带着孩子在各地看病花了50多万,用了很多药也一直没有治好,最后某地大医院的主任说这孩子基本上不行了,可能活不长了,出院吧。病人家属不愿放弃,找到我们,我们就请老师针对病情开了蒙药,经过半年多时间的耐心调理治疗,病人病情逐步好转,直到后来可以下地走路,记忆力也基本恢复,又重新回到学校上学去了。

在内蒙古医学院一栋上世纪的老家属楼里,住着巴·吉格木德和他的家人。巴·吉格木德的爱人娜老师是内蒙古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的,由于工作忙还要带孩子,身体过于劳累,娜老师患上了肾病综合征,但为了支持巴·吉格木德的工作,家里的事都是她一个人默默承担着。当问到她怎么看巴·吉格木德时,娜老师朴实地说:“他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老师。”(孔德明 姜玉霞)

上一页
 
分享到:
(责编:李轶群、刘婧婷)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