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会议现场
人民网北京4月25日电 (许晓华)近日,由北京中医药学会、天津市中医药学会、河北省中医药学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共同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河北省中医院共同承办、北京市科协支持的第二届京津冀一体化脾胃病学术论坛—北京论坛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屠志涛局长,北京市医管局潘苏彦副局长,北京中医药学会赵静会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刘清泉院长,北京中医药学会邓娟秘书长,天津市中医学会苗富来秘书长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式。此次论坛着重围绕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如何发挥脾胃病专业委员会专家的更大作用;在医院分级诊疗的医改中,脾胃病专业如何实施;如何开展中医药创新工作;如何开展中西医脾胃病学术合作等7个问题进行讨论。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屠志涛局长在论坛上指出:在屠呦呦教授获得诺贝尔奖、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的利好形势下,京津冀中医一体化协同发展有了更好的政策环境,专业委员会作为中医药工作者的学术组织,要积极将学术传承人作为服务资源公开化,疏解首都医疗资源;通过专业委员会专家在脾胃病学术传承与创新、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新医改形势下中药新药研发、互联网+健康服务等研讨,促进学术争鸣,推进中医脾胃病专业京津冀共同发展。
在消化病新进展论坛环节,柯美云教授的报告题目为“肠道微生态与功能性胃肠病”,阐述了肠道微生态环境在功能性胃肠病发病中的作用;胡伏莲教授结合我国具体现状,对“幽门螺旋杆菌共识意见和个体化治疗”进行了点评。
在名老中医经验传承论坛单元,四位国家级名老中医:危北海教授、李乾构教授、李佃贵教授、陈宝贵教授分别就“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病最新进展和热点展望”、“慢性便秘的中医诊疗经验”、“论脾胃病病因病机和用药经验”、“重建脾胃生理功能学术思想和用药特点”将自身学术思想及经验进行传承。
在脾胃病中医诊疗进展论坛环节,针对当今中西医诊疗消化病的热点难点展开:唐旭东教授就“肠易激综合征诊疗进展及中医治疗思路”进行发言;张声生教授就“溃疡性结肠炎难点及中医治疗思路”,提出了策略和思考;徐有青教授阐述了“脂肪性肝病的诊疗新进展”,刘华一教授就“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治疗进展与展望”进行了发言;刘启泉教授、李军祥教授、魏玮教授、杜正光副教授分别就“慢性胃炎中医治疗思路”、“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治疗对策及评价”、“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难点及策略”、“胃早癌的诊断与治疗”进行了精彩报告。
据悉,国家级名老中医危北海、李乾构、李佃贵、陈宝贵教授和全国著名中、西医专家北京协和医院柯美云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胡伏莲教授、北京中医医院消化中心主任张声生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三附院杨晋翔教授、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副院长刘华一、河北省中医研究所副所长刘启泉教授等400余人出席了开幕式。此论坛也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建院6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的第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