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2月1日电 近日,由健康时报主办的全国巡回性科普讲座活动——中国儿童生长发育健康传播行动首儿所站,在北京日坛宾馆成功举办,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副院长谷庆隆、健康时报社副总编赵安平在活动中致辞,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陈晓波进行了关于儿童矮身材的科普讲座。
陈晓波介绍,目前临床上一般用标准差法来判断身材矮小,即儿童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同地区、同种族正常儿童身高标准低于两个标准差,就可诊断为矮小症。生活中,如果孩子长期低于同龄人半个头、一直坐在班级第一排、每年长高不到5cm,则可怀疑为生长发育迟缓。
据抽样调查,我国儿童矮小症发病率约为3%,所有矮小人口中,3—15岁需治疗的患儿约有700万。但目前我国每年因矮小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的儿童不到30万名,真正接受合理治疗的矮小儿童不到3万名,总体治疗率严重偏低。
活动现场,一名高挑帅气的小伙子小胡(化名)讲述自己的长高经历,他是陈晓波的一名患者,当他被确诊为矮小症时,是在小学六年级,只有1米26,当时专家为他评测,认为治疗后最高能够达到1米70,而现在他已经是个1米80的大一学生。当问及这么好的治疗效果的秘诀时,他感慨,“没什么天赋秉异,听医生的话最关键。”
什么是遗传身高?
陈晓波解答,“决定孩子的最终身高,遗传因素占80%,根据父母身高,基本可以估算儿童在正常生长条件的终生高。根据公式:儿子身高(cm)=(父亲身高+母亲身高)/2×1.08;女儿身高(cm)=(父身高×0.923+母亲身高)/2,可以估算出小胡的终身高,在1米65左右,经过了6年的治疗,现在的身高远远高出了他的遗传身高。”
正规治疗 不走弯路
“二年级的时候,小胡1米2,到了六年级,还是1米2,眼看着别人家的孩子都窜上去,我家小胡就是没长,家里人都跟着着急了。”胡妈妈讲述,“在小学的时候,家里人都说是晚长,4年没怎么长个子,才知道出了问题,马上带孩子来到首儿所做检查。”
做了检查后,小胡被确诊为生长激素缺乏症,在过去的四年里没有长高,如果不干预,终身高只能停留在1米2。而治疗方法主要是注射生长激素。
陈晓波提醒,“目前,没有任何的口服药品能够起到增高作用,除非一些营养严重不良的儿童,但是在现在营养不良的孩子很少见了。同时,还要警惕市面上疗效很好的增高药品,短时间内长高,但是会造成性早熟,反而影响终生高。而专业的儿童内分泌科的大夫,会做一系列关于造成儿童矮个子原因的检查,缺营养的补充营养,真正缺乏生长激素才会通过注射补充,而且必须在医生的监护下治疗。”
饮食、运动和睡眠有助长高
矮小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阶段性的疗效不明显,小胡的治疗过程中也有过不长的时候。
“有三个月几乎不长了,了医院检查后,发现不存在药量的问题,仔细想想,那三个月没有做运动,开始运动后马上又开始长个了。”小胡谈到“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陈晓波每个月都嘱咐要十点半之前睡觉,多运动,喝牛奶,我很听话,每天按时睡觉,喝牛奶,如果那三个月还像往常一样踢踢足球,打打羽毛球就不会白打三个月的针了。”
陈晓波谈到,“在日常生活中,饮食、运动和睡眠成为儿童长高的最重要的三个要素。现在孩子一般很少有营养不良的情况,最需要警惕的是激素过多的食物导致性早熟,性早熟的孩子要提前长,但是终生高往往不理想。运动方面可以多打打篮球,跳绳,都是有助于长高的很好的运动。而人体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期在晚上11点左右,所以10:30最好已经进入深睡眠状态。”
专家提示:错过窗口期,终身长不高
陈晓波介绍,一般来说,女孩的骨龄超过14岁,男孩的骨龄超过16岁,骨骺已接近闭合,基本没有长高的机会了。因此,越早了解骨骺闭合情况,越早干预,患者长高的可能性越大,只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和坚持系统治疗,大部分矮小患者都能恢复正常身高。
国内患者接受矮小治疗时间一般比较晚,70%的年龄段在10-13岁。而国外生长激素缺乏症矮小患者的治疗平均时间为6岁。开始治疗年龄偏大,生长期就短,达到遗传身高的可能性较小;而及早治疗可最大限度提高患儿的成年身高。
“我们经常在临床上经常碰到十五六岁的孩子,来就诊时骨龄片显示骨骺已接近闭合。作为医生,我们非常无奈。” 陈晓波遗憾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