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科普要闻
人民网>>健康·生活>>正文

吃鸡蛋常犯8个错 这样吃让你从头补到脚

2015年09月27日08:45  来源:环球网—生命时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这样吃鸡蛋从头补到脚

  吃鸡蛋常犯8个错

  鸡蛋是很多家常菜中的“主角”,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了解其烹饪技巧。近日,美国美食网站“每日一餐”载文,总结出“烹调鸡蛋的常见错误”,可供大家参考。

  用碗或灶台边缘敲破鸡蛋。选择干净的灶台台面等平面(而非碗边)敲破鸡蛋,可以防止碎蛋壳落入碗中,造成污染,同时也避免了捞碎蛋壳带出蛋液造成浪费。

  沸水煮鸡蛋。尽量不要将鸡蛋放入沸水中煮,否则不但造成蛋壳破裂,蛋液流出,而且容易烫伤手指。正确的做法是,鸡蛋冷水下锅,慢火升温,沸腾后微火煮3分钟,停火后再浸泡5分钟。这样煮出来的鸡蛋蛋清嫩,蛋黄凝固又不老。

  等熟鸡蛋自然冷却后剥壳。这样剥壳不但费时费力,还容易让蛋白留在蛋壳上,造成浪费。省时省力又不浪费的做法是,煮好的鸡蛋捞出来后马上放入冷水,感觉不烫手时,尽快剥壳。

  大火炒鸡蛋。大火快炒很容易将鸡蛋炒糊,并且导致其口感发硬。炒鸡蛋最好用中低档火轻轻翻炒,这样炒出的鸡蛋就不会老,口感也更柔滑。

  煎蛋饼前使劲搅蛋液。使劲搅蛋液煎出的蛋饼口感偏硬。搅蛋液不需要用太大力气,如果搅时加点水或奶油,煎出的蛋饼不容易糊锅,还松软可口。

  煮荷包蛋时加盐。煮荷包蛋时,只需在热水(不烧开)中加少许醋(而非食盐)。煮3~4分钟后,即可将鸡蛋捞出,这样煮出的荷包蛋口感更嫩。

  使用铁锅。用不粘锅做鸡蛋菜肴比用不锈钢锅或铁锅更好。原因很简单,鸡蛋一旦粘锅就容易变糊。

  用鸡蛋做菜时,最后才放调料。对炒鸡蛋和煎蛋饼而言,搅蛋液时或快入锅前,就该加入盐和胡椒等调料,确保调味均匀。

  吃鸡蛋从头补到脚

  鸡蛋是自然界的一个奇迹,一个受过精的鸡蛋,在温度、湿度合适的条件下,不需要从外界补充任何养料,就能孵出一只小鸡。同样,鸡蛋也是一种营养非常丰富的食品,其中含有优质蛋白质、脂肪、卵磷脂、多种维生素和铁、钙、钾等人体所需要的多种矿物质。

  曾经,鸡蛋被人们当成珍贵的补品,只有孩子、老人、病人、孕产妇才有吃它的权利。现在生活好了,山珍海味都不再新鲜,小小的鸡蛋地位更是越来越低:胆固醇太高、脂肪太多、老人不能吃、慢性病人不能吃……这些“反健康”的帽子被扣在鸡蛋头上,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怕吃鸡蛋、少吃鸡蛋、甚至不吃鸡蛋。

  鸡蛋不是血脂“杀手”

  令人惋惜的是,许多医学家和营养学家把他们的研究方向,从鸡蛋营养转到了鸡蛋对健康的危害上,也给鸡蛋扣上了不少“罪名”。日前,《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刊登的一篇报告甚至指出,经常吃鸡蛋的男性死亡率会升高22%,如果是糖尿病患者,这个比率还要翻倍。

  “人们对于鸡蛋的顾虑,多源于鸡蛋中的胆固醇。”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程义勇教授表示:“美国心脏病协会、中国营养学会等都建议,普通成年人每天摄入的胆固醇不要超过300毫克,高血脂者应控制在200毫克以下。”鸡蛋蛋黄中的确含有许多胆固醇,一个50克的鸡蛋,胆固醇含量达290毫克,所以人们对它“敬而远之”。“事实上,胆固醇并不是健康杀手,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营养素,参与维生素D和许多激素的合成。再者,人们每天自身合成的胆固醇几乎达1000毫克,远比食物摄入的多。对于血脂异常的人来说,适当运动和放松心情对血脂的影响,远胜于少吃一个鸡蛋。”

  “目前并没有一项真正的人群实验证明,吃鸡蛋会使血脂升高。大量研究指出,每天吃一个鸡蛋既不会升高血脂,也不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相反,鸡蛋中的优质蛋白、维生素等,正是慢性病人所需要的。”大连营养学会理事王兴国告诉《生命时报》记者。

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许晓华、刘婧婷)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