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科普要闻
人民网>>健康·生活>>正文

脾虚须分类对症调理 14款药膳治脾虚

2015年08月12日13:23  来源:家庭医生在线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脾虚须分类对症调理 14款药膳治脾虚

  所谓“脾虚”即指面色萎黄无华,体倦乏力,形体偏瘦,厌食或拒食,或稍微多食大便中即有不消化残渣,大便多不成形,易出汗,平时易反复感冒。那么脾虚吃什么好?下面具体来看看吧。

  辨证施食

  脾胃是人体纳运食物及化生气血最重要的脏腑,对脾胃病患者来说,食疗亦不可缺少,但必须根据病人平素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来选择饮食,即所谓“辨证施食”,若平素脾胃虚寒的人,或寒证的胃痛、腹痛、泄泻等,应多食性味辛热的葱、姜、韭、蒜、胡椒等,若脾胃虚弱的人,宜食用红枣、山药、扁豆、芡实、莲子肉等。若胃热素盛的人,宜食梨、藕、甘蔗、蜂蜜等干寒生津之品;若气机阻滞的病人,宜多食萝卜、佛手、金橘,或用橘皮做成的调料。

  一、脾气虚:

  【临床表现】

  主症:食少纳呆,食后脘腹胀满,大便稀溏。

  副症:面色萎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神疲乏力,肌肉消瘦或四肢浮肿。

  舌脉:舌淡嫩或有齿痕、苔白、脉缓弱。

  【药膳】参苓粥

  组成:人参(或党参),白茯苓,生姜,粳米。

  方法:先将人参(或党参)、生姜切为薄片,把茯苓捣碎,浸泡半小时,煎取药汁,后再煎取汁,将一、二煎药汁合并,分早晚两次同粳米煮粥服食。

  功效:益气补虚,健脾养胃。适用于气虚体弱,脾胃不足,倦怠无力,面色苍白,饮食减少,食欲不振,反胃呕吐,大便稀薄等症。

  二、脾阳虚:

  【临床表现】

  主症:腰膝冷痛,经久泄泻,面浮肢肿。

  副症:面色恍白,形寒肢冷,下腹冷痛,或五更泄泻,下利清谷,或小便下利,或腹胀如鼓。

  舌脉: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细迟弱,或脉微细。

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蔡熊更、刘婧婷)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