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7月24日电 (王宇鹏)某种或某些食物吃进去后,由于个体差异,被免疫系统当成有害物质,从而引起一些症状与疾病。这种“吃出来”的疾病该如何预防,怎么吃才更安全?【访谈:人体健康隐形“杀手”——食物不耐受】
图为北京小汤山康复医院传统医学部主治医师白雪琴
北京小汤山康复医院传统医学部主治医师白雪琴介绍,吃进去的食物,在胃肠道里分解成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而大分子物质在正常情况下会排出体外。如果肠道黏膜受损,大分子物质进入血液系统,这时候血液系统就会启动免疫防御,派出免疫球蛋白剂来将其“抓住”,与之抱团,形成免疫复合物。这些物质沉积在体内,久而久之就发生了食物不耐受的病症。
食物不耐受的症状有表现在消化系统的,如反复的口腔溃疡、腹痛腹泻;有皮肤系统的,如湿疹、瘙痒;有呼吸系统的,如咳嗽、呼吸困难;还有泌尿生殖系统与神经和精神系统等。45%的过敏人群存在着对某种或某些食物不同程度的不耐受,且在不同年龄段均可以发生,其中婴幼儿和儿童发生率较高。
白雪琴表示,引起食物不耐受的原因有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外因如环境污染、农药化肥和食品添加剂的过度使用。内因有饮食结构不合理,如频繁大量地食用同一种或某几种食物;不良饮食习惯,如进食速度快,咀嚼不充分;还有滥用激素类药物,精神压力过大等。
如何预防食物不耐受?白雪琴建议,选择对身体有益的天然食材,多吃有利于消化吸收的食物,尤其婴幼儿和儿童,适合食用煮烂的面条、米汤、蔬菜汤、肉末粥等乳糜状的食物;尽量不吃伤脾胃的食物,如生冷油腻,热量过大的东西;避免长期食用过于精细的食物,如营养物质单一的精米细面,“糙米外面这层壳有很多维生素,经过精加工以后,这些东西都去掉了,只剩碳水化合物,起不到多种营养补充的作用”;此外注意食物搭配的多样化,最好每日食用20-30种天然食材。
饮食习惯也至关重要,包括进食的时间、频次、环境和状态。“进食速度不要太快,要细嚼慢咽,也不能边看电视边进食。”白雪琴说。
白雪琴提醒,一旦发生食物不耐受,要慎用激素类药物。这类药物虽然能缓解症状,但真正的病因并未根除,只是把问题隐蔽起来,会大大增加被食物再次损伤的风险。另外,激素类药物的副作用大,如果没有规范合理地用药,也会进一步损伤肠道黏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