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推销到亲情,诈骗方式感情化
案例:上面案例中的胡奶奶自从买了第一盒产品,就有一个自称小李的人与她专门“对接”。小李特别会哄老人开心,不管心情多差,只要接到她的电话,老人瞬间眉开眼笑。今年大年初一,小李一早就登门拜访,挽着老人的手,说着贴心的话。胡奶奶的女儿苦笑着说:“这个小李,对我妈比我这个亲闺女还亲。那些肉麻话,我真说不出口。怪不得我总是劝不动我妈。”
骗术分析:老人像孩子一样需要哄,可许多子女对老人的关注不够,常常只有周末才给父母打个电话,几个月都不见一面。香港教育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联合研究发现,人越老越容易相信别人,而且对陌生人的信任感会随年龄增长显著提升。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劳拉·卡斯滕森说,老人倾向于忽略负面信息,并以正向(但可能不正确)的角度去体验周围的人和事,这被称为正向偏误。当儿女告诉老人保健品不好,同时“诋毁”推销员时,老人就会下意识地心生“叛逆”。
防骗指南:首先,子女要怀着保护老人的心态,不要指责,多加安慰。其次,好好反思,自己是否只会训斥老人,却没花时间关心他们的病痛;是否只知道甩出一句“去医院”,却没有亲自陪着他们。儿女要把主动权抢回来,带爸妈定期体检,主动给他们买健康食物,并把医生的指导写下来,贴到爸妈家里。更重要的是,子女们要帮老人建立安全、稳定的情感联系,给予充分的安全感,他们才不会在骗子身上花费感情。最后,儿女的劝说常会激起老人的逆反心理,而老人更习惯听取同辈人的意见,这也是一种从众心理,这时不妨借助其他长辈的力量。
当然,也不应该把科普讲座、媒体宣传都“一竿子打死”,健康知识普及和健康素养提高都需要丰富多彩的形式,关键是企业要自律,相关部门要严管,老年人要学会辨别。▲(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郭 苹)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