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建立强大的“类家人”生活网。
除了家人,朋友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它对身心健康都有很大帮助。老年人要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多与脾气、爱好相投的知己、忘年交沟通交流。尤其是随子女移居大城市的老人,要积极适应当地生活,多交当地朋友,可以多去社区参加活动,也可以多与邻里聊聊家长里短。没事时给老朋友打个电话,互相问候。还可以学习使用电脑、手机,通过各种即时通讯工具与朋友们加强沟通与联系。
8.照顾父母要提前做准备。
随着人们预期寿命不断延长,每个家庭都要面临“小老照顾大老”的情况。当你上有老、下有小时,一定要问自己3个问题,客观评估自己需要做什么:我究竟能做多少?做好了多少?会做多少?发现自己力不从心时,一定要积极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一般来说,40岁左右就应对如何看护父母的问题做准备了,要了解各种社会机构可以提供哪些资源,以免父母一生病需要人照顾时慌了手脚。
9.选择自己需要的生活方式。
居家养老目前还是我国最主要的养老方式,但如果条件允许,应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如何养老,比如现在日益流行的老人中心、养老院、老人公寓、老人社区,都是不错的选择。在那里,不但有医疗保障,还可以结交很多老年朋友。
10.时刻保持从容。
每个人都畏惧死亡,但既然生命有终点,就没必要过多害怕了。人们常说,老人活的是种心态,应学会从容面对,珍惜当下的每一天,积极面对晚年,把句号画得更完美。在英国圣·克里斯朵夫临终关怀医院,那里的老人大多在看书、玩牌、看电视,即使有的老人生命只剩1个月左右,依然在享受人生,这种从容的人生态度,值得每个人学习。▲(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心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杨 萍)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