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人民网>>健康·生活>>正文

人还未老就已缺钙骨质疏松 谁“偷”了我们的钙 

2015年06月12日08:28  来源:北京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人还没老呢,“钙”都去哪儿啦?

  范志红: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食品科学博士。

  40多岁的王女士,拿到刚刚体检过的报告看到“骨质疏松”四个字很是不解——怎么就缺钙了?!妈妈身上都还没这事呢!

  最近,越来越多的调查结果显示,30年来,我国居民膳食中钙的摄入量,远远低于推荐量(推荐量每日800毫克,而摄入量却只有400毫克左右),在有些地区,钙的摄入量还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为什么以前没听说过那么多骨质疏松患者呢?

  几十年前,中国人虽然不喝牛奶,但几乎没有听说过人们担心自己骨质疏松。这究竟是为什么?现代人真的有问题吗?

  过去的人不缺钙么

  早年间,国人的平均寿命很短,正所谓“人活七十古来稀”。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际,国人的预期寿命还不到40岁;在改革开放之前,也就是上世纪80年代之前,人们的平均预期寿命也只有60多岁。也就是说,还没有等到出现严重的骨质疏松,很多人已经因为其他疾病而去世了,于是,骨质疏松显得不算一个大问题。

  在过去,民间有“生一个孩子掉一颗牙”的说法,生孩子多的女性因为长期钙和维生素D供应不足,出现骨质软化,甚至发生骨盆变形的案例并不罕见,中老年妇女更是常常出现腰痛、背痛、身高下降、弯腰驼背等问题。不少老年妇女身体本来没病,一旦摔倒骨折,卧床不起,不久就去世了。

  从出生到25岁之前,人体都在不断地积累钙,骨钙的总量不断提高。在同样的骨质密度下,骨骼总体积越大,需要的钙就越多。在膳食钙摄入不足的情况下,人体为了保障骨骼的质量,除了提高钙的利用率,往往还会用控制骨骼总量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结局就是虽然骨质密度合格,但身高却不能达到遗传的最佳状态。

  几十年前,国人普遍的营养问题是优质蛋白质供应不足,甚至很多贫困地区连热量供应都不足,钙不足的问题必然显得不那么突出。毕竟,个子矮一点并不影响寿命,也不影响健康。但从世界范围来看,如果希望自己孩子的身高达到遗传潜力的最大值,把钙摄入量提高到推荐水平,是一个重要的保障措施。

  其实,人的一生都需要关注补钙问题。如果3岁之前不能解决佝偻病问题,孩子就可能会出现永久性的骨骼畸形,对孩子的身材造成无法弥补的不良影响。中国人中腿长得又长又直者比例不高,大部分人腿骨都有程度不同的弯曲情况,其中很大一部分可能与幼年时的骨骼健康有关系。

  青春发育期,假如营养供应较为充足,至少能够弥补在身高方面的损失,特别是钙元素,是保障青少年身高增长和骨质密度的重要措施。这时如果让自己的“骨钙银行”经常入不敷出,这就给后半生的骨骼健康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到了40岁之后,无论男女的骨质密度都缓慢下坡,女性从更年期开始,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骨质流失速度明显加快。如今很多城市的女性平均寿命已经超过80岁,骨质疏松必然成为一个普遍问题。

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蔡熊更、刘婧婷)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