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人民网>>健康·生活>>正文

烧脑题又来了 你觉得哪栋楼在前面?其实是视觉幻象问题【2】

2015年05月13日08:13  来源:扬子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看看右边这张图片 你觉得哪栋楼在前面?

  2 楼栋前后之争还涉及到对光线判断不同

  美国纽约大学的神经科学专家华力士认为,每个观察者的视网膜上的椎体分布不同,这造成人们看到的图像不同。美国犹他大学的研究者早先发现,不同的人,视网膜上用于感知不同波长的椎体的分布是不同的。不过通常认为,这种差异对人们感知色彩的影响微乎其微。

  另一种可能性,在于每个人对于当前的视觉刺激的处理是基于早先的经验。比如说,早睡早起的人,和习惯于夜间活动的人,他们在不同光线环境中被“训练”出来的对光的判断可能是有差异的。这可能造成他们在看到同一张照片时,会对光源产生不同的假设。

  华力士还认为,某些人在观察这张照片时,可能有某种知觉上的快速学习过程,就像是在经典的“斑点狗”图片中,起初你可能看到的只是杂乱的黑白斑点,但只要有人给你指出其中“隐藏”的斑点狗,从此你就很难不再看到那只斑点狗了。

  有些人在他人指点下看到裙子的另外一种颜色之后,发生了快速学习,就很难再切换回去了。

  在华力士看来,为什么每个人对环境光做出的假设会不同,以及为什么一些人一旦切换了颜色就切换不回去,“其根本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没有捷径可以走。需要有更多的研究来解答,也会有更多的研究。”

  3 难说谁对谁错,人的大脑会对图形做双重解读

 花瓶还是人?

  人们很早就注意到,一些图形是可以被人脑做双重解读的。比如同一张图片,你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花瓶,但也可以看出是两个人头。你对图形的解读可以在两者之间自由切换。这种现象被称为“双稳态刺激”。

  华力士认为,在视觉上,可以把人脑比作一个电话系统。只有眼睛是直接接触环境中的光信号的,这些信号在被大脑解读的过程中,至少有30个不同的脑区参与工作。很大程度上,大脑是在尽力猜出眼睛看到的究竟是一个什么东西。有些时候,答案不唯一,于是就形成了“双稳态”的情况。华力士认为,被人们热议的裙子照片可能是迄今首例在色彩上的双稳态刺激。它不是人脑对形状产生不同解读,而是对颜色。

  你一定做过这些视觉题

  可知道为什么吗?

  视错觉从它们被首次发现以来一直让人类着迷,并引出了许多重要的有关我们大脑工作方式的问题。如果试过从一个立体图中找出隐蔽的图像,你会发现每个人的视错觉体验并不完全一样。比如说有的人就无法体验到某些错觉。

  咖啡墙 直的还是弯的?

  一个经典的错觉是咖啡墙,这是由医生理查德·格雷戈里首次发现的。在这个错觉中,虽然线条看起来是弯曲的,但实际上却是笔直的,并且实际上是平行的。只要仔细看看这幅照片,你就会马上看到这一点。有时候,对比色和特定元素的位置会欺骗我们的大脑。

  我们常常觉得自己的生活就是这样,我们周围的世界就是这样,整个宇宙就是这样。但是,即使面对同样的图片,我们的反应也不尽相同。所以常常有人提起要换位思考。即使是同一篇文章,你的经历不同、状态不同,感觉都不会一样。 中新

上一页
 
分享到:
(责编:许晓华、刘婧婷)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