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
谨防“过度”与“不足”
潘志忠介绍,我国结直肠癌的治疗水平跟美国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体现在治疗效果上,美国结直肠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可以达到65%,而我国以前是32%,现在虽然已经达到47%,但跟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原因就是治疗上不太规范,而规范化治疗是提高结直肠癌治愈率的关键。
他介绍,目前结直肠癌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治疗、化疗、放疗和生物治疗。1期肠癌一般进行根治手术后不用化疗。2期肠癌如果没有高危因素,也可以只做手术不化疗,对于有高危因素的2期患者或3期患者手术以后则要接受化疗。高危因素包括肿瘤分化程度较差、肿瘤已经侵犯肠壁全层或术前有梗阻、穿孔等。4期(晚期转移性)肠癌则需要进行包括手术治疗、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的综合治疗。
潘志忠强调,规范化治疗的核心是要防止治疗中“过度”与“不足”,规范的诊断、合理化疗方案、适当的药物剂量以及足够的治疗周期都至关重要,具体包括,手术切除范围够不够?清扫淋巴结的范围够不够?化疗用的药物是否规范?化疗的疗程是否足够等。
他介绍说,临床上发现,一些基层医院的医生由于知识更新不及时,在治疗上仍不太规范,存在一些过度治疗或治疗不足的情况,如:对于1、2、3期的肠癌患者,不主张使用靶向药物(贝伐珠单抗、西妥昔单抗)、伊立替康等,这些药物只能用于晚期肠癌患者,但事实上,有些医院还在用,这些药物不仅无效而且很贵,给病人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这就是过度医疗。还有一些早期的肠癌患者根治术后不需要化疗的,也给予化疗了,也属于过度治疗。另外,也存在治疗不足的情况,如:本来3期患者是要化疗的,但没进行化疗,或化疗了但用的药物剂量不足或疗程不够,都属于治疗不足,这些情况都要警惕。(文/广州日报记者冯冯)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