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无疑是个巨大的尴尬:你赶往医院,渴望一次心理上的疏导,面对的却是“做几道测试题”和“领回一大堆药”的匆匆结局。尴尬背后是巨大的反差:同样心理诊疗一小时,医院收费不到50元,社会上心理咨询师开价几百上千元……在社会压力感日益增大、精神疾患不断增加的同时,作为“王牌军”的心理医生,也面临着行业性困局。
不交谈直接开药多说没利益开药能提成
“我想要的是和医生倾诉解结,不是塞给我一大堆药让我吃。”在沈阳某大学读书的大三学生小丽(化名)因压力大,经常做噩梦夜半惊醒,在朋友的建议下去一家省属医院的心理门诊看病。“大夫直接让我做一份人格量表,然后就据此诊断开药,根本不听我倾诉。这哪里是心理医生?简直像是药房售货员。”
在北京工作的王女士曾去一家综合医院心理门诊就诊,“不专业”是她就医的最大感受。“医生让我做症状自评量表,好多都是‘容不容易入睡’‘生活有没有意思’之类模棱两可的题目。在勾选‘偶尔’‘有时’‘经常’‘持续’4个选项时不知如何界定,医生就让我看着选。”
据了解,目前“重开药轻治疗”已成为心理诊疗行业的多发现象。沈阳一位心理医生告诉记者,有不负责任的医生出门诊时大量压缩问诊时间,一上午能看30名患者,无法保障就医质量。
据了解,为了加速看病,有的医生来不及等患者把话说完就直接开药。“按照心理诊疗常规标准,单例病人首诊时间应达到40分钟,复诊至少20分钟。综合算来,一名心理医生一上午就算不上厕所不休息,接诊不应超过10人。”辽宁省人民医院心理科主任何茹说。
记者采访发现,目前心理医生多采取生物医学模式进行药物治疗,甚至有开大处方的情况,而对于心理咨询模式的技术治疗则相对抵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精神科大夫坦言,和病人说话是在浪费时间,“说再多话也没有利益,开药才能有提成”。
资深临床心理科主治医师孙波说,目前精神治疗类药品没有专注于青少年专用药物的研发,一些药品含有激素,有可能对青少年身体发育造成不良影响。“一些药厂甚至拿钱收买心理医生,让其按照药厂的测试要求,得出用药品质的合格数据。这些带有虚假数据的药品,就被临床医生用在了病人、尤其是青少年患者身上。”
4小时收198元没法盈利看病缺乏动力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心理科教授王旭梅告诉记者,目前中国成年人群精神疾病患病率达17.5%,约有1.73亿人患有不同程度精神障碍。
与大量需求相比,目前中国医院设立心理科室数量较少,且多以门诊形式为主,开辟住院部门的更少。以沈阳为例,目前大部分省属医院和部分市属医院都设立了心理门诊,但只有两家医院开设心理病房。业内人士表示,因心理病房创收能力差,相对边缘化,大多数医院设立病房的积极性不高。
据了解,即使是省属医院的心理病房也面临效益不佳的问题,病人较少时月收益十几万,在医院排名大多倒数。还得拿出来一部分给医务人员发工资,给医院创收的更少。
据了解,目前沈阳市物价局规定心理治疗费是40分钟收33元,之后每20分钟加15元,此标准已经27年没有调整。而咨询服务定价严重滞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象,已成为全国普遍现象。
何茹告诉记者,自己不久前为一位大学生患者做了超过4个小时的心理治疗,一共收费198元。“缴费时患者以为自己眼睛花了,特地跑上来问我‘怎么收费那么低’。如今市面上的普通心理咨询师都是每小时200至500元,要价高的咨询师甚至达到每小时1000元。”
业内人士表示,咨询费标准过低,使医生缺乏开展心理咨询治疗的动力,再加上部分心理医生职业道德感相对欠缺,一味追求经济利益,成为“光开药医生”和“速诊医生”。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