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中医诊疗>>中医病例
人民网>>健康·生活>>正文

李伯藩:退休八年 义诊三十四万人【2】

2015年03月06日11:09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手机看新闻

积极创建中医院主阵地

“如果想发财,就改行,不要当医生;要当医生,就要有奉献精神,对待病人要一视同仁,不能有贵贱之分,贫富之别。”

疫情消除后,李伯藩找到了当时的县委书记王家明,把中医的重要性、中医能治病、防病、治大病,及中医药成本低廉的优势一一说了出来。

待李伯藩说完,王家明说:“伯藩啊,你的工作热情,让我很感动,不是我不支持你,可县里现在没钱呀,我这个20多万人的当家人也有说不完的苦衷啊。你也清楚,这几年我们宾川遇到了连年大旱,农业减产,财税减收,国家调拨了救济粮,全县人民正苦度灾荒。”

听完王书记的话,李伯藩说:“王书记,我理解你的苦衷。我不要县上的钱,只要你批准我们建中医院。我们自己想办法就是了。”

王书记沉思了一下,说:“县委研究后,马上通知你。”

最终,1982年11月24日,在李伯藩的努力下,宾川县中医院正式成立。李伯藩成了宾川县中医院的第一任院长。当时,医院整个家当只有一些中药、10多间陈旧简易的小平房。而就是在这些狭窄的小平房里,挤满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患者。李伯藩以身作则,要求职工做到的,他自己首先做到。他要求职工:“即使病人把口水吐到脸上,擦了就是;但过后要找出病人吐口水的原因;如果想发财,就改行,不要当医生,要当医生,就要有奉献精神,对待病人要一视同仁,不能有贵贱之分、贫富之别。”

李伯藩当院长的15年间,宾川县中医院从过去单一的大内科发展为有内科、骨伤科、按摩科、针灸科、妇科等现代化科室,建起了2000多平方米门诊楼和住院部。他培养的学生多达70多人,全部成了中医业务骨干,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宾川县中医院的良好形象树立起来了,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李伯藩也得到了各级各部门的表彰,各种奖状、证书有一大箱,但他从不炫耀。

2010年,宾川县荣获“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县”称号。

因为热爱,所以执着坚守

“我有一个愿望,要把自家几代人的临床经验写成书留给后人,这样我百年之后还可以继续为人民服务。”

2006年6月29日,已延长了5年多工作时间的李伯藩退休了。消息一出,州内、省内甚至省外的大医院纷纷派人找到他,要以丰厚的待遇聘请他,但任由他们磨破嘴皮,都被李伯藩婉言谢绝了。

面对种种“诱惑”,李伯藩说:“钱,生没有带来,死也带不去,政府给的退休工资已足够用了,我哪儿也不去。”

李伯藩退休后,在家开始了义诊之路。将近8年半的时间,每天诊疗120多人次,每年诊疗43200多人次。这些患者不仅仅是周边地区的,还有从遥远地方慕名而来的。从2006年6月29日退休算起,截至目前,他已为34万患有癌症及慢性肾功能病、胆石症等疾病的患者排忧解难。李伯藩从未收取分文,每天超负荷工作。

李伯藩的家面积不大,只有10平方米,常常因为病人太多,挤满了院子。为了解决场地不够的难题,宾川县政府将县人民医院对面的妇幼保健院特批了几间屋子给李伯藩免费使用,极大地方便了患者。

由于长年累月坐着,李伯藩的臀部起了血管瘤,瘤子由蚕豆大长到了核桃大,有时坐破了,鲜血直流,他穿的几条裤子全被血浸透过。瘤子破了又长,长了又破。他忍受着病痛的折磨,但从没停止过工作。每当他的儿子为他洗那一条条被血浸染过的裤子,看着那一盆盆被血染红了的水时,都忍不住掉下泪来。

由于病人太多,来的时间不固定,白天、晚上,甚至吃饭的时候也有病人来。李伯藩来者不拒,随时给患者诊治。不规律的饮食让李伯藩很早便患上了胃病。近些年来,他的胃病常常发作,但他还是强忍着,不停地工作。

如今,步入古稀之年的李伯藩身体状况已不比年轻之时,但他丝毫没有因此就给自己减少工作量。每天晚上11点后,当忙完了一天的工作,李伯藩又会泡上一杯茶,搬出长年积累下来的病例资料,伏在灯下,认真翻看,仔细整理,有时又陷入深深的思考。他说:“我有一个愿望,要把自家几代人的临床经验写成书留给后人,这样我百年之后还可以继续为人民服务。”(张晓东)

上一页
 
分享到:
(责编:李轶群、刘婧婷)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