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引才力度,提高儿科医生待遇
对于儿科医生紧缺的情况,市政协委员、海慈医院中医儿科主任葛湄菲认为跟儿科医生的工作强度变大、生源减少不无关系。“我刚参加工作时,到青岛城区几大医院儿科看病的大多是城里人,外地和郊区来看病的孩子很少。即使有外地患者,大部分是大病,工作量没现在这么大,也就是现在的1/3吧。”葛湄菲介绍,而现在只要是上班,所有的时间都是在接诊。
葛湄菲介绍,原本国家在医学院本科设立儿科的时候,医生的资源还是比较充足的,但是随着取消本科人才,更多的人开始深造为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出来后不愿进小医院;加上儿科的设备仪器等要求比较精密,普通的社区医院没有这个财力购置,儿科专业人才更无法在小医院立足,是一个出力不讨好的科室。
葛湄菲认为,想缓解儿科医生紧缺的问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和医院加大引才力度,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儿科医生待遇,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儿科医生来青岛的医院工作。
立足本职工作提可行性方案更易得到有关部门重视
7次参加全国人大会议,30年儿科工作经历。对于束晓梅来讲,她肩负着双重的身份与责任。“我原来是个专注专业的人,人大代表的身份给我更多的感受是责任、义务和压力。当代表后必须关心社会问题,人大代表有流畅的话语权,可以为百姓提出切实可解决问题的建议。”束晓梅同样感受到,如果立足本职工作,了解行业存在的症结,提出好的建议和可实行的方案,有关部门也会非常重视,尽力去解决,但是这过程中确实存在着需多部门协调、时间周期长的问题。
对于如何能够担起人大代表这一身份职责,束晓梅坦言:“本专业岗位工作繁忙,闭会期间很难有足够的时间用于更好的代表履职。”
她提出了自己的意见:由于各地区的发展并不平衡,西部属于欠发达地区,她建议闭会期间不同地区代表交叉视察及调研,可相互了解,相互补充。而在会议期间,束晓梅提议可以安排相同领域代表,如教育界、医疗界等,有时间和地点相互交流,共同讨论本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这样能够增进代表之间的交流,以更好地发挥代表的作用。(本文综合自人民网、齐鲁晚报)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