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老、做到老”
今天你如果去上海找寻“石氏伤科”,再不用彻夜在石家的小诊所门外等候。石仰山在黄浦区中心医院先后开设了颈椎病、骨质疏松症、腰腿痛、骨折迟缓连接、老年性骨关节病等六个专病专科特色门诊。团队目前15人,拥有床位50张,年门诊量达15万人次。据李浩钢介绍,下一步医院计划进一步挖掘“石氏伤科”康复治疗的宝贵经验,在骨伤科下设立骨伤康复科,配备专门的场地、设备和康复师。
李浩钢是“石氏伤科”的第五代传人,而今石氏伤科的第六代传人也已成长起来,他们大多和李浩钢一样,并非石家人。石仰山收徒,甚至收到了广东,他的两位高徒林定坤、苏海涛就是广东省中医院的,他认为异地师带徒的方式很好,“能促进学术交融,在继承所在地中医流派学术传统的基础上学习他人之长,突破自身局限”。林定坤目前已是广东省中医院骨伤科(全国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大骨科主任。2006年,石仰山被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2008年,石氏伤科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石仰山为代表性传承人。2012年,石仰山被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授予“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
“以前中医流派都是不传外姓的,很感谢石老愿意把所学无私传授给我们。”邱德华也是石仰山的学术继承人、“石氏伤科”第五代传人。据他介绍,上海在解放初期至“文革”前期共有中医流派54家,而今,17个已经失传,还有11个正濒临断代失传,当年名震上海滩的“伤科八大家”现在只剩下4家。而“石氏伤科”的队伍却在不断壮大,除石仰山一脉外,还有施杞(龙华医院)、石印玉(曙光医院)两脉。
“在旧社会,我们这些骨伤科大夫被看成卖狗皮膏药的,也没保障,开诊所经常被地痞流氓敲诈,收保护费。”石仰山说,父亲石筱山还被上海滩当时臭名昭著的黑帮头子吴世宝抓走过。新中国成立后,石筱山连任第二届、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对中医重视,我们骨伤大夫也有了地位。”
石仰山积极参政议政,曾担任上海市政协委员,多届黄浦区政协副主席。他献计献策,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促进中医药发展的若干建议”及“关于解决卫生系统职工住房困难”等提案曾获优秀提案奖。他常说:“为了祖国的中医事业,我要活到老、做到老。”
国医大师的中医梦
希望石氏伤科代代相传,中药中医协同发展
记者:基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现状,您最关心哪些问题?
石仰山:人才的培养和传承很重要,一定要有好学生。过去我一直担心中医后继无人,几乎“逢会必提”,希望国家和全社会都来关心中医,把传统中医提到与西医同等地位,千万不要让中医失传。现在党的政策好了,年轻人也能看到学中医有出路,大有可为。我现在看到青年们很勤奋、很好,中医后继有人了,“石氏伤科”的第六代也已成长起来。希望能继续抢救挖掘老中医经验,办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班。
另一个我很关心的问题是中药,医药不分家,有枪没子弹,再好的枪也没用。中药炮制现状令人担忧,还有很多老中医的经验方,一定要抓紧保护性挖掘。要有政策支持,好政策配合以好机制。最重要的,中医药要有法,使保护发展中医有法可依,不能再用西医那套标准来限制中医。
记者:您对中医未来的发展有哪些期待?
石仰山:希望石氏伤科代代相传,中药和中医协同发展,齐头并进,中医一代胜一代,前途无量;希望中医自身不断发展,发扬好自己的同时要积极创新,吸纳现代医学知识和技术来发展中医,有朝一日在国内别再老谈什么中医、西医,走向世界只有一个名字“中国医”!(赵维婷)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