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中药产业
人民网>>健康·生活>>正文

“中国中药”的配方颗粒“卡位战”

2015年02月06日08:38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手机看新闻

1月8日,中国中药有限公司(“中国中药”,00570.HK)发布提示性公告称,将以不高于41亿元人民币的价格购买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企业——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约40.52%股权。1月27日,中国中药又发布公告,拟以最多83.46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天江药业81.48%股权。中国中药有限公司是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的成员企业。天江药业为国内最大的中药配方颗粒制造商,有统计显示其市场占有率过半。这场收购会否搅动配方颗粒行业的一池春水?

或成国内制药业最大并购

数据显示,天江药业2011年-2013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2.47亿元、18.92亿元和25.0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93亿元、4.18亿元和5.46亿元。2014年上半年的主营收入为14.6亿,净利润为2.8亿。目前天江药业总估值(2014年经营性净利润之15倍)约在92亿~102亿元人民币之间。

1月8日,中国中药有限公司发布提示性公告后,中国中药投资者关系总监王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中国中药希望通过此次收购,填补公司在中药配方颗粒市场的空白,以完善公司产品产业链。他说:“我们肯定是看好中药配方颗粒这个市场。因为我们现在的产品是以中成药为主,但是中药也分为上游和下游,公司的中药饮片销售额比较小,那中药配方颗粒可以作为饮片的一个补充,来完善我们的产业链。”

中国中药公告显示,公司已与4名卖家于2014年12月31日订立协议,同意购买天江药业注册资本约40.52%股权。

上海家化、科达洁能于2015年1月1日发布资产出售公告。其中上海家化拟向中国中药有限公司出售其持有的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 23.84%股权,而科达洁能拟向中国中药出售其持有的天江药业9.67%股权。上海家化和科达洁能均表示,天江药业所处行业不是公司主业,根据聚焦主业的战略指导原则,启动股权出售事宜,实现投资收益。

上海家化和科达洁能此次股权转让价格是在天江药业总估值基础上乘以公司的持股比例。出售将为上海家化带来16~18亿的利润和22~24亿元的投资活动现金流入,收益达60倍。据悉,天江药业的注册资本为人民币9456万元。以不少于37亿元人民币(约46亿港元)、不高于41亿元人民币(约51亿港元)的价格,购买约40.52%股权。有行业观察家认为,巨资收购一家企业不足半数的股权并不划算,目前中药配方颗粒剂整个行业的产值还不算巨大。

1月27日,中国中药发布公告称,拟以最多83.46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天江药业81.48%股权,收购资金来源于股本及债务融资。

此金额超过拜耳并购滇虹的36亿元,刷新绿叶并购嘉林的63亿元。

配方颗粒剂已试点多年

中药配方颗粒是由单味中药饮片经提取浓缩制成、供中医临床配方用的颗粒。在中国台湾、韩国、日本等地的情况是中药配方颗粒比较普遍,而中药饮片较少。中药配方颗粒以其使用方便、安全有效、质量可控,且保持饮片组方灵活,加减随机等特点优势,具有广阔市场前景。与传统饮片相比,更符合现代中医临床需求。

1992年,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在国内率先开始自主研发“免煎中药”。199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江阴天江药业列为全国首家中药饮片改革试点单位,确立传统饮片的现代化改革方向。其后,又有广东一方、南宁培力、华润三九、四川新绿色和北京康仁堂5家企业陆续成为试点单位。

2001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台《中药配方颗粒管理暂行规定》,将中药配方颗粒纳入饮片管理范畴。业内专家向记者介绍,政府层面对于中药配方颗粒试点生产企业资质管控相当严格,并寄希望于通过6家企业试点生产,打造统一的行业标准,但行业标准迟迟未出,缺乏统一、高标准的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导致中药配方颗粒质量良莠不齐,监管部门继续从严控制。

2013年6月2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出关于严格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及中药配方颗粒试点研究管理等有关事宜的通知指出,要严格中药配方颗粒试点研究管理:中药配方颗粒仍处于科研试点研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将会同相关部门推进中药配方颗粒试点研究工作,发现问题,总结经验,适时出台相关规定。此前,各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自行批准中药配方颗粒生产。这一举措客观使得试点企业的“垄断优势”得以继续保持。

本报记者也曾就配方颗粒剂在中医医疗机构中的评价进行过调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的一位急诊科医生向记者介绍,配方颗粒剂能够在急诊中迅速运用,能够促进急诊中医药特色的发挥,她认为在辨证准确的情况,颗粒剂和中药饮片疗效相当但更加快捷,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的一位副主任委员也向记者表示,配方颗粒剂是剂型改革的一个方向,他对于认为取药时间过长的患儿家长常推荐配方颗粒。

中药配方颗粒经过20多年的艰辛探索应该说成绩斐然,但试点生产帽子难摘的背后是围绕中药单共煎疗效是否有差异的持续争论,以及没有统一“国标”的尴尬。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2009年曾开展了《临床医生对中药配方颗粒应用认知初步调查》,结果显示,86.0%的医生认为“中药配方颗粒使用方便快捷,服用简单”是选用该颗粒的主要原因,但在疗效上,却有不少医生因为“中药配方颗粒的疗效不确定”而不愿意使用。专家称,新兴事物存在争议是必然的,中药配方颗粒推广遇到的最大难题可能就是人们的固有观念。

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李轶群、刘婧婷)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