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中药产业
人民网>>健康·生活>>正文

问计中药材产业发展难题【2】

2015年01月30日10:18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手机看新闻

中药材产业 借鉴蔬菜种植经营、规模化生产

王方正认为,中药材种养业可以借鉴已经成熟的蔬菜种植产业链模式。在整个产业链布局中,应构建中药材种子种苗专业化繁育基地、产业化繁育体系,并且联合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共同发展现代中药材种养业,促进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最终,共同打造起产业联盟的“品牌”形象。

他认为,中药材种养产业,应该本着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循序渐进的发展思路,创造共生共赢的新模式,其核心目标是带动整个行业,全面改进目前状况,提升行业整体水平。

王方正将种植蔬菜的经验移植到中药材种养实践中。目前,该企业建立了占地10几万亩地的园区。经过前期4年时间的筹备,建立了物联网二维码农产品追溯系统、设施农业管理自动化信息系统。在生物技术方面则开始使用“组培快繁”技术、工厂化食用菌生产技术以及生物菌肥生产技术。预计今年蔬菜产量将会达到数万吨。种子种苗也已经开始培育。

一方药业则从“渠道为王”出发争取中药材种养业话语权。该公司常务副总裁禹志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已在河北安国建成道地药材展示厅,汇聚了全国高品质的道地药材,如岳西的茯苓、云南保山的三七等,未来将有80余种道地药材,预计今年收益可达上亿元。“整合资源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商业模式,包括资本的整合、技术的整合、人才的整合”,禹志称,该企业都有所涉猎。未来 他们还将在全国其他地方开设道地药材展示厅。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亭湖区则在规模化生产方面成为中药材种养业的发展标杆。

“全国60%的杭菊产量来自我们这里”,盐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安全监督管理处处长陈奇云告诉记者,2005年之前,这里产量不足2000吨,2013年则达到了7500吨。

“当地政府重视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不但组织菊农进行技术培训,还组织科研单位到一线搞科研”,陈奇云说,当地在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植物所、中国药材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的技术支撑下,先后承担实施了10多项国家及省科技计划项目,包括“白菊花规范化种植研究”“菊花有效成份及其活性筛选的研究”“菊花功能性食品开发”“有机菊花配套技术研究”“菊花新品种选育的研究”等,目前正在研究菊花饮料,相关的菊花有效成分研究也在开展之中。遍布全国的100余家加工物流企业,将这里的菊花售卖到全球各地。

“如果不是政府带动,农民是很难种菊花的,”陈奇云告诉记者,早年政府为了鼓励农民种植菊花,专门依托5000亩土地成立一家乡镇企业,“先做一个样子,帮农民树立信心”。同时,这家乡镇企业还繁育种子种苗,进行产业推广开发。几年下来,农民看到种植菊花的经济效益,纷纷主动种植,有的成立了合作社,目前菊花种植已发展到10万亩。

新常态下的中药材产业

“就我的理解,新常态的核心是适应变化,”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种植养殖专业委员会技术部主任曹海禄对记者说。他认为,2015年,中药材种养业与以往有所不同,“市场化将成为中药材种养业的主旋律,市场将会发挥核心价值”。

“哥俩好就能谈成生意”,这种中药材种养业传统套路行将改变。未来市场将会引入招标制度,客户导向的市场将逐渐成为常态。曹海禄认为,今后中药材种养业将呈现出“五大变化”。

首先是法制进程加快。目前国家已经明确依法治国的态度,无论是食品还是药品,相应的法制法规会不断完善加强。企业若想发展首先是达到质量标准,这是最根本的条件。

其次是中医药行业发展导向正在由疾病向健康转变。“曾经是以治病为主,如今则是预防被提到了更高的高度。”中医药在治未病中蕴藏着巨大优势,需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

第三是网络新政的影响。曹海禄认为,云计算、云储藏、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发展,为中医药产业提供了新的动力源。包括物流业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发展,将极大地满足普通人的消费模式。他说,甚至以后“小病不用去医院”,通过互联网平台,就可以问诊、购药,改变以往的医药发展模式。

第四是多元化发展。“新常态下,需要中医药产业的产品服务更加多元、具有鲜明特色、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这需要企业从产品模式、销售模式上进行彻底改造。未来的发展,目的是以消费者为中心,通过多元化彰显消费需求”。

最后则是生产模式的变化。生产企业由单一的直销模式,向线上、线下、线上加线下的结合模式演变,传播模式也将由企业主导的单向传播向顾客需求导向的互动传播转化。(张晓东)

上一页
 
分享到:
(责编:李轶群、刘婧婷)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