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人民网>>健康·生活>>正文

孩子哭闹怎么办? 家长要“见招拆招”【2】

2015年01月29日09:00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手机看新闻

离开父母型 转移注意常陪伴

寒假开始了,在北京工作的马岭两口子,琢磨着把5岁的小若送回老家,与爷爷奶奶待一个假期。但连哄带骗刚把孩子送走,老人的电话就来了。“孩子哭闹得不行,成天要爸爸妈妈。劝也劝不住,这可怎么办!”

环境和抚养长辈的改变,如送到爷爷奶奶家抚养、上寄宿制幼儿园等,会让孩子面对陌生的环境,原有的人际圈发生变化。适应能力本来就差的孩子,会出现哭泣等表现。如果处理不好这一时期的心理危机,孩子容易丧失安全感。像小若这种情况,家长最好留一个人,陪孩子至少一周,伴她度过开始的适应期。面对小若的哭泣,爷爷奶奶不妨先由她宣泄情绪,但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合理需求,比如吃喝拉撒等。然后可以试着转移注意力,比如提起孩子最感兴趣的事,带孩子去大自然中散步,能很好地帮助她适应新的环境。▲

调皮耍赖型 不哄不管冷处理

因为一件微不足道的事,4岁的包包哭泣不止。这是她的杀手锏,每当要求没实现或表示抗议时,便会使出这招。

3岁左右,孩子进入第一个叛逆期,开始学习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希望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抵制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事情和人。但由于语言功能没有发育完善,此时,孩子可能会摔东西、打人等,而哭泣也是一种表达形式。

有的孩子抓住家长的溺爱心理,用哭来达到目的,父母如果迁就,容易使孩子是非不分。但也不要剥夺孩子哭泣的权利,不妨冷处理,不哄不管,让孩子意识到这种方式行不通。▲

(本版文章由本报记者张杰采写)

上一页
 
分享到:
(责编:许晓华、刘婧婷)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