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人民网>>健康·生活>>正文

献血的哥韩冰全身换了遍血 50次贡献“熊猫血”【2】

2015年01月20日08:07  来源:京华时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献血的哥韩冰全身换了遍血

  初献血为一顿饭从此踏上助人路

  1998年,韩冰在部队当兵。一次,他与战友在休息日去青岛市里办事,路上遇见一辆采血车正在宣传无偿献血。

  同行的战友问他:“献过血吗?”“没有!”韩冰答。战友开玩笑地说:“你要是去献个血,中午我就请你吃饭,你说吃啥咱就吃啥。”

  “那时候年轻气盛,根本不懂献血这回事儿,就为了赌那一顿饭,我就一屁股坐上了献血车。刚坐上去还有点后悔,有点犯怵,毕竟不知道献血之后身体会不会有什么反应。”韩冰说。

  这个赌韩冰赢了,并且吃上了战友请的午饭。除了略有点儿乏,也没有啥不适,韩冰就高高兴兴回部队去了。

  哪知道,3天后血液中心特意打来电话,告诉韩冰他的血是RH阴性血,特别嘱咐他以后如果需要输血,一定把这个情况告诉医生。

  “我当时吓坏了,以为这是一种血液病。”韩冰开始忐忑,不知道RH阴性血对他而言意味着什么。“当时特别害怕,担心自己有病,就给家里打电话说了这个事儿。我妈在电话里说,她和我爸都献过血,没听说过什么阴性啊。”韩冰说,“接着,我说了这辈子最可笑的一句话。我问妈妈,我真的是你们亲生的吗?”

  在部队,韩冰面对的也都是半大的小伙子,他不知道该向谁咨询这个问题。寝食不安地过了好几天,他才从学医的朋友那里得知,原来RH阴性血俗称“熊猫血”,并不是血液病,只因为自己家里有这种基因,虽然没有在父母辈身上显现出来,但这样的基因可能会遗传到他的身上。

  这样的解释,让韩冰心里的石头落了地,一方面为怀疑自己的身世感到啼笑皆非,另一方面,他知道自己没有得病,就是与别人略有不同。

  这样的不同意味着什么,韩冰不知道,他还是在部队当雷达通讯兵,日子也同往常一样,训练、吃饭、训练。直到有一天部队打来电话,说青岛一家工厂内发生事故,一位工人因工伤住进了部队医院,而受伤的工人恰好是RH阴性血,医院的血库没有这种血,需要他去献血。“咱是当兵的,献血的任务责无旁贷。”韩冰很快就赶到医院,献了血。

  在部队期间,韩冰一共献全血6次,合计2400毫升。

  献血量超5000毫升加入“爱心之家”

  人体的总血量约占体重的8%,一个成年人的总血量约为4000-5000毫升。而韩冰的输血量超过5000毫升,相当于身体内所有血液已经全部“换”过一次。

  韩冰当了3年兵以后,复员回到了北京。街道为他联系了工作,去公交公司当一名司机。此后,他成了351路公交车司机,每天往返于菜户营和丰台之间。

  韩冰离开了部队,帮助人的心愿却没有减。一天,他休班的时候到西单,看见街头有采血车正在采血,韩冰想也没想就走上车,捋起袖子告诉医生:“我是RH阴性血。”

  医生得知他是RH阴性血的情况后,建议他加入“爱心之家”,告诉他这是一个稀有血型人群的互助组织,可以帮助很多有需要的病人。于是,韩冰重新找到了“组织”。除了自己义务献血以外,公交集团每年组织职工献血,韩冰也是每次都不落下。

  随后的几年,韩冰辞掉工作,去过广告公司,也做过金融单位的司机,最后,他成了一名出租车司机,每天在北京的大街小巷迎来送往。

  韩冰告诉记者,2007年开始,红十字会的血液中心就有他的档案记录,不时会跟他联系,希望他献成分血。按照规定,一个人一年最多能献两次全血,大约每个月能献一次成分血。就这样,韩冰献血献得更加频繁。几年下来,他的总献血量已经超过5000毫升,相当于他体内所有的血液都已被他“献”了一遍。

上一页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许晓华、刘婧婷)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