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人民网>>健康·生活>>正文

上海踩踏事件中最小遇难者家属:不要冰冻我儿子

2015年01月03日11:03  来源:新京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上海踩踏事件最小遇难者家属:不要冰冻我儿子

  昨日下午,上海市民陆续来到陈毅广场点燃蜡烛哀悼踩踏事件遇难者。新京报记者吴江摄

  最后一个电话里,顾银丽开心地告诉姐姐,已和朋友们约好2014年最后一天出去玩

  逝者

  顾银丽(女) 25岁公司职员

  袁丽拉(女) 25岁公司职员

  陈蔚(Tan Wei,女) 21岁浙江大学留学生

  李娜(女) 23岁上海打工

  罗大丽(女) 23岁刚参加工作

  毛勇捷(男) 12岁

  【外滩】

  年轻人的相聚与分离

  他们都如此年轻。

  21岁的浙江大学马来西亚籍留学生陈蔚(Tan Wei),因爱中国文化来华读书。表姐黄慧瑜到中国找陈蔚玩儿,这对表姐妹把跨年地点选在了上海滩。

  在陈蔚的facebook账号里,当晚23点03分,她感叹,“People all the way”。

  几乎同一个时间,均为25岁的顾银丽和袁丽拉,与另外3个朋友随着欢庆的人群走到外滩。

  5个年轻人都是同学,一起聊着笑着。11点30分,他们走过陈毅广场边的楼梯,踏上观景平台。

  此处是外滩最佳观景地点。

  江西籍情侣周家明和23岁的李娜也被人群挤上了平台,两人手拉着手,期待着2015年新年钟声的响起。

  原本,他俩应该在十几分钟后,跟着聚在外滩的数十万人一起跨年倒计时,用这种年轻人的方式,步入崭新的一年。

  上了楼梯,在观景平台前行了五六步,韦勇一行人只差几步便可到达江边围栏处。这时,韦勇突然觉得前面人群整体向后挤压,“力量大得根本没办法承受。”惊慌中,他凭着人缝里仅有的一点空间抬起一只脚,勉强维持了平衡,但自己的另外4名朋友,则随着挤压的人群“塌陷”下去,瞬间消失。

  “大约过了10分钟,人群才慢慢‘复苏’”,韦勇加重语气说出“复苏”这个词,他看到“塌陷区”有人慢慢站起,有人被扶了起来,那场景仿佛刚刚经历过一场轰炸。

  他先看到爱人杨燕爬了起来,稍一喘气,两人开始寻找其余3位朋友。最先发现的是顾银丽,“她就躺在我的脚边”,韦勇说,他第一时间抱起顾银丽,旁边两个黑人姑娘一起给她做心肺复苏。

  韦勇记得,当时顾银丽“还有气息,睛原本是闭上的,后来张开了一下。“随后,顾银丽被抱上,驶向附近的上海第一人民医院。韦勇回忆,上车前,顾银丽第二次张开了一下眼睛。

  之后,3人找到了袁丽拉,已气息全无的袁丽拉被抱上救护车。她被拉往距事发地点更近的黄浦中心医院。

  【急诊室】

  “不要冰冻我儿子”

  在黄埔中心医院里,袁丽拉伤重不治。

  顾不上悲伤,韦勇连夜赶到上海第一人民医院。之前,他始终记得顾银丽睁开两下眼睛的模样,他觉得那是生的希望。

  韦勇把这个细节告诉了陆续赶到的顾银丽的家人。整整一天,她的家人都因此抱着希望,“她就是伤着了,肯定会好起来的”,顾银丽的姐姐顾银娟说。

  从1月1日11点赶到医院,在约10个小时里,顾银娟搀扶着母亲,站在急诊室的隔离带外等候。她俩不敢远离,不敢吃饭上厕所,生怕漏掉顾银丽的消息。

  等候过程中,顾银娟见证着急诊室外的一幕幕残酷。

  12岁的男孩毛勇捷,是事故中最小的遇难者,事发时人流将他和妈妈挤散。1日中午,得知儿子的死讯,他的妈妈崩溃了。未能见儿子最后一面的母亲只说了一句话,“不要冰冻我的儿子”。

  一天的等待后,一位80多岁的老人跪倒在警察面前,“你们告诉我,孩子到底是死还是活啊。”他是23岁的死者、安徽姑娘罗大丽的爷爷。

  同一时间,黄埔中心医院急诊室外侧,韦勇和朋友们等候着袁丽拉的母亲。

  25岁的袁丽拉是个懂事体贴的上海姑娘,三四年前,她的父亲去世,母女俩相依为命。巧合的是,袁丽拉的父亲生前在黄埔中心医院住过几年院,医生护士们几乎都认识袁丽拉的母亲,所以袁丽拉过世的消息对她母亲一直瞒到下午。

  当袁妈妈出现在急诊大厅时,不少医护人员忍不住了,跟着她一起哭起来。

  长征医院急诊室外,得知未婚妻李娜离世,周家明呆坐了一天。未婚妻的母亲紧抱着女儿生前一件白色羽绒服哭得撕心裂肺,他看着却完全不知道怎样去安慰。

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许晓华、刘婧婷)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