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董丽娟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导致婴儿死亡的原因非常多,也很复杂。婴儿是非常脆弱的,他们如同没有盾牌的战士,在暗含杀气的疾病之矛面前,往往束手无策。她说,感染、先心病、窒息、早产、肺炎、腹泻等是目前导致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先心病相对较为常见。
“家长很难理解,为什么宝宝只不过是有点发烧、呕吐等小问题,最后却可能丧失生命。”她解释道,婴儿各脏器尚未发育完全,抵抗力低,人体的保护屏障还没有形成,比如呼吸系统还不够坚固,黏膜也很娇嫩。有害物很容易进入血液、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严重后果。即便是一个感冒,如果合并有心肌炎、脑炎等问题,就可能致命。而如果是食物导致的死亡,除非是恶性投毒事件,一般会有一个过程,也可能出现吃了同样食物的宝宝集中发病的情况。
重点关注五个变化
“其实任何一种小病,如何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的话,都有可能引发悲剧。”董丽娟说,在宝宝无法保护自己的时候,家长就必须承担起“守门员”的责任,尽早发现蛛丝马迹,及时到医院治疗。
董丽娟建议大家平时一定要注意关察宝宝的呼吸、体温、脸色、眼神、前囟门等的变化。如果宝宝突然出现呼吸急促、脸色苍白或发灰、双眼发直、抽搐、发烧呕吐、高热不退等情况,就应立刻就医,这可能意味着宝宝被肺炎、脑膜炎等问题纠缠。此外,位于头顶前的前囟门是一个观察疾病的窗口,它是因骨缝没有完全闭合产生的菱角空隙。1岁以内的宝宝,前囟门尚未闭合,如果前囟门饱满或隆起,可能预示孩子有颅内高压的疾病,如脑膜炎、颅内出血、脑瘤等;如果前囟门过度凹陷,则可能是因入量不够或长期呕吐、腹泻引起脱水导致的。
五类婴儿最需注意
随着宝宝的长大,自我的屏障保护功能也会越来越强。而屏障保护功能完全成熟则要等到成人18岁时,至少也要到14岁接近成人时。因此,在宝宝1岁内的婴儿期,做家长的一定要多花点心思。
董丽娟表示,先心病患儿、早产儿、产后窒息史者、易感儿、营养不良者,这五类婴儿的死亡风险相对较大,父母尤其需要多加小心,密切关注宝宝的异常变化。▲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