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业委员会审核通过,“全国腹部心肺复苏应用转化基地”落户甘肃省人民医院,成为甘肃省首家被授予单位,同时也为心脏骤停患者开辟了“胸路不通走腹路”的新途径。
图为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立祥教授向甘肃省人民医院授牌
据悉,在当日举行的第一届甘肃省医学科普学术年会上,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立祥教授向甘肃省人民医院授牌。甘肃省人民医院、甘肃省健康教育所同时被授予“中华精准健康传播基地”和“全国心肺复苏普及进亿家精准健康工程培训单位”。
据了解,心脏骤停是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急症,全球每年因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至少1.35亿,每10万人中就有20-140人发生心搏骤停,幸存者只有2%-11%,我国每年心脏猝死人数约54.4万人。现今沿用的传统胸外按压是抢救心脏呼吸骤停的常用方法,虽经50余年的实践,但患者生存出院率仍不理想。究其原因,一是胸外按压的局限性(比如胸外按压禁忌的病例),二是胸外按压的缺陷性(比如传统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患者中至少1/3发生肋骨骨折、1/5发生胸骨骨折,并随按压频率和深度的增加而增高),三是胸外按压的片面性(比如传统心肺复苏技术不能同时兼顾循环与呼吸,造成通气与血流比例异常,特别对呼吸系统疾患所引发的继发性心跳骤停复苏成功率低)。故规避传统胸外按压的不足,另辟腹路发掘心肺复苏新方法,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德美瑞集团根据武警总医院急救医学中心主任王立祥教授的腹部心肺复苏理念,成功转化出世界首台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仪。针对呼吸心跳骤停特别是存在胸肋骨骨折、血气胸、以及胸廓畸形等胸外按压禁忌症的患者,可迅速建立有效的循环和呼吸,在避免造成胸肋骨骨折并发症的同时,对心脏骤停患者建立循环与呼吸支持,实现了心与肺复苏并举之目的,为心脏骤停患者开辟了“胸路不通走腹路”的新途径。
据悉,两个全国性“基地”落户甘肃省人民医院,是转化医学在该院的具体实践,是科技创新向临床应用转化的具体实践,也是该院创建教研用综合性医院的重要战略布局之一,将有效推动甘肃省乃至我国心肺复苏学科的全面发展与转化。(孙延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