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不断增加,但疾病控制率却一直较低。患者用药不规范是高血压管理的一大痛点。在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倡议并发起的“610清晨血压日”活动上,4位专家呼吁,广大高血压患者要了解自身在高血压管理中的重要性,正确用药。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教授孙宁玲指出,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约2.7亿;18岁以上居民中,每4人就有一个是高血压患者;每2~3名老年人中就有一个患高血压。高血压相对是一个容易发现、容易诊断、容易治疗的疾病,但如果控制不好,很容易造成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脑卒中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我国高血压患者中,只有10%的人血压得到控制;在已治疗的患者中,不足30%的血压得以控制。血压控制不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患者用药随意或错误。临床发现,多数患者仍缺乏正确的降压知识,存在用药随意、用药间隔不规律、头晕才服药、没有症状就自行停药等误区。
针对这一现状,孙宁玲指出,应该把早晨6~10点的清晨血压作为血压管理的支点。此时是舒张压和收缩压最高的时段,血压最容易升高。临床发现,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血压的波动,特别是清晨血压的升高密切相关,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脑卒中等也因此易在清晨时段高发。一般来说,清晨血压大于等于135/85毫米汞柱就可以诊断为血压升高。如果把清晨血压管理好,那么患者的血压控制基本就能获得很好的效果。
对此,“610清晨血压日”疾病教育项目推出了患者疾病教育口诀:要长效,不短效,一天一次更重要;要规律,不随意,测完血压再吃药;要和缓,不求快,四到八周是常态;要坚持,不停药,平稳长效保心脑。专家对此进行了详细解读。
1.要长效:选半衰期大于24小时的药物。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所长王继光教授指出,美国也是高血压大国,但他们的血压达标率可达50%以上。在与美国同行交流时发现,是否选择了有效的药物,尤其是长效降压药,是最关键的环节。王继光表示,清晨是降压药效果最薄弱的阶段。很多药物不能提供全天保护,特别在清晨这个关键时段不能有效控制血压。很多患者以为自己睡前服药了,就可以高枕无忧,但如果服用的不是长效药物,24小时的血压不能全面控制好,特别是早上的血压没有得到很好控制,依然会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因此,建议患者服用长效降压药,作用时间长,血压波动小,一天一次就能平稳控好血压。有些长效药物半衰期长达50小时,即使偶尔漏服也不会对血压造成波动。患者可以看说明书中药物的半衰期,半衰期越长,药物作用时间越长。一般半衰期大于24小时的降压药更长效。
2.要规律:每天早起测完血压就吃药。很多患者吃降压药,想起来就吃,想不起来就不吃,有时早晨吃,有时晚上吃,或者发现血压升高才吃。孙宁玲指出,服降压药的时间一定要尽量固定,保证有规律,以免造成血压波动。这样做还容易养成服药的习惯,不容易漏服。孙宁玲说,清晨时段血压较高,又是心脑血管事件高发时段,因此推荐早晨服药。起床后30~60分钟内测一次血压,不要躺着测,上完厕所再测;然后再吃药,形成规律,会对控制血压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3.要和缓:4~8周降到目标值是常态。孙宁玲说,很多患者降压心切,选用降压较快的中短效药物,但血压一降就随意停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李建平指出,高血压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自然也不能一天两天就降下来。降压应和缓,不要求快,一下子降下来反而可能带来危险,特别是长期血压高的老年人,降太快可能发生脑梗塞。李建平说,长效降压药1~2周起效很正常,4~8周降到目标值是常态。切不可几天没有降下来就换药,这样做无助于找到适合的药。当然,如果长期观察发现所服药物控制不住血压,就需要带着每日监测的血压值去看医生,遵医嘱适当换药加药。
4.要坚持:选对长效平稳的药物长期服用。北京医院心内科副主任汪芳教授指出,很多患者血压平稳就随意停药,有的担心“是药三分毒”或耐药而私自停药,还有人偷懒嫌麻烦,不能坚持服药。高血压药物都经过临床研究和临床实践验证,只要选对了长效平稳、有心脑血管获益证据的药物,就可以长期服用,预防心梗、中风的发生。只要确诊了高血压,无论是否感到头晕、有无症状,都要按时服药。停药会造成血压波动,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冬天对这些人来说是个坎!有几点必须要注意 很多人都听过,老人过冬是个坎,很多老人在冬天去世,特别是高龄老人。老人要是能扛过冬天,熬到春天,又能平安过一年。不管是研究数据,还是专家分析,事实也的确如此。 【详细】
温润益肾过“小雪” 3款食疗方推荐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进入该节气,中国广大地区西北风开始成为常客,气温下降。南方地区北部也开始进入冬季。小雪节气提示我们到了御寒保暖的季节,广州市中医医院杂病门诊主治中医师高三德提醒,我们要重视调养自己的情绪,宜吃温润益肾的食物,亦可配合药膳进行调养。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