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细胞标记预警高危患者

骨髓移植排异反应可精准预防

付东红

2016年04月29日08:26  来源:健康报网
 
原标题:骨髓移植排异反应可精准预防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黄晓军课题组完成的前瞻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成果——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基于危险分层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利用细胞标记预警预测,筛选出骨髓移植的高危患者,并进行精准预防,使高危组患者的排异发生率大幅降低。相关论文近日在国际期刊《临床肿瘤学杂志》上在线发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常英军教授、许兰平主任医师为共同第一作者,黄晓军为通讯作者。

  专家介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骨髓移植)是治愈恶性血液病的有效方法之一,移植物抗宿主病(俗称“排异”)是影响移植疗效的重要因素。移植物抗宿主病按照移植后100天为分界线,分为急性、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病率为30%~70%。

  单倍体移植,即以父母、子女等配型不合作为供者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以其广泛的供者来源,成为需要移植患者的生命希望,但国外长期以来未能在保持单倍体移植疗效的情况下解决移植后排异高发生问题。黄晓军开创发展的“北京方案”单倍体移植体系达到与同胞及非血缘等配型相合移植一致的疗效,全面超过化疗,解决了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来源匮乏问题。

  如何进一步降低“北京方案”的排异发生率,提高移植安全性?能否在排异发生前将高危患者筛选出来?黄晓军课题组经过近10年系列研究发现,移植物细胞中CD4淋巴细胞与CD8淋巴细胞比例超过1.16,CD56bright NK细胞的数量超过1.9×109/kg等标记,可对排异风险进行预警预测。在此基础上,课题组设计了前瞻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共纳入228名患者,根据移植前分子标记分为高危、低危两组,高危组进一步随机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预防组加用糖皮质激素。结果显示,高危预防组急性排异发生率为21%,比对照组的48%明显降低,与低危组的26%类似;同时,高危预防组中—重度慢性排异发生率也较其他组降低,移植后100天以内糖皮质激素总用量减少,股骨头坏死、高血压等糖皮质激素副作用发病率降低,且未增加感染比例。上述结果证实了根据每个患者危险分层进行个性化精准预防策略的有效性。(记者付东红 通讯员吕 萌)

(责编:赵娟、权娟)

推荐阅读

卫计委副主任王国强:中医可能毁在中药上 “有人说中医可能毁在中药上,这不是危言耸听。我着急的是,再好的大夫,即便是国医大师,你开的方子再好,但抓的药不行,百姓吃了没效果,那就会毁掉中医。”昨天,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昆明举行的“全国中药材资源与生态种植研讨会”上说。【详细】

人民健康大讲堂|营养“识”堂|保健养生

晨起第一次便便竟预示癌症 健康的便便应该是条状的黄棕色的软便,有臭味,但不至于臭不可闻。如果大便很黏腻,有排不尽的感觉,异味大,说明体内湿热重。 【详细】

人民健康大讲堂|营养“识”堂|保健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