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科普要闻
人民网>>健康·生活>>正文

你有脸盲症吗?你会记不住人吗

2015年10月02日09:39  来源:家庭医生在线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你有脸盲症吗?你会记不住人吗

  有些人似乎特别不会认人:不要说“老外”了,连周围的人脸都会认不清楚。每次遇到有人大力握手、热情招呼的时候,就只好一边打打马虎,说 “今天天气好”,一边拼命试图从脑海里打捞起那个装着此人姓名的漂流瓶。对于需要频繁社交的人来说,这真的非常不利。若是社交圈中还要经常接触“老外”……哇,我对你表示深刻的同情!大型商务会议对这类人来说整个就是一张“茶几”啊!

  “脸盲症”是什么?

  脸盲症又称为“面孔遗忘症”。该症状表现一般分为两种:患者看不清别人的脸;患者对别人的脸型失去辨认能力。基本介绍脸盲症又称为“面孔遗忘症”。

  有时候我们会这样:

  1、看不清别人的脸;

  2、对别人的脸型失去辨认能力。

  (1)即便是熟人,我们也会形同陌路

  (2)我们只能靠细节记住你。比如你是一个卷发的家伙(拉直后我就忘记你);比如你鼻子上有痣(离我太远看不到时,你只能是小谁家的小谁);比如你走路时像鸭子(坐着的时候休想让我跟你打招呼)。

  (3)几乎分不清所有明星的脸,即使那个人天天在电视上晃。

  (4)人名与人经常对不上号。

  (5)整体记忆力不如常人。

  为什么会有“脸盲症”呢?

  异族效应——分不清楚外国人的脸,因为我们有“知觉窄化”

  分不清外国人的长相通常被称为“异族效应”。这个现象早在1991年就被D?斯蒂芬?林德赛等人发现了:人们对于同种族面孔的记忆力比对不同种族的要好。之后研究者一直想要找到“异族效应”产生的原因。2002年,奥利弗?帕斯卡里斯等人通过对6~10个月大的婴儿的“其他物种效应”研究,解释了这一现象的产生原因。原来我们在知觉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知觉窄化”。这符合进化的需要——我们平日接触得最多的是同族,准确地分辨出同族的面孔有利于社会交往和种族生存,因此人脑自动调试以适应需要。

  面孔失认症——面孔识别障碍,不存在任何脑损伤或其他基本认知能力异常

  脸盲也叫“面孔失认症”,指的是在大脑在面孔加工上明显受损的群体,按照致病原因大致可以分为获得性面孔失认症和发展性面孔失认症。

  前者是指由于后天(特指成年后)的疾病或者脑部创伤,导致颞叶中与面孔加工相关的脑区受损而出现的面孔识别障碍。获得性面孔失认症也是最早发现的一种面孔失认症。后者指出生起就伴随的特异的面孔识别障碍,不存在任何脑损伤或其他基本认知能力异常。发展性面孔失认症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2%,并不是什么罕见的问题。我们平常朋友间互相说的“脸盲”通常都是指这种类型。

 
分享到:
(责编:许晓华、刘婧婷)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