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人民网>>健康·生活>>正文

阿胶“热销效应”向上游驴业延伸

2015年07月08日15:32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手机看新闻

近年来,随着阿胶滋补养生功能日益受到大都市人群的热捧,产业链下游的带动效应逐渐放大,上游的毛驴养殖一改近年来的萎缩趋势,成为了全国畜牧业界热议和关注的焦点。

阿胶热销带动上游产业

据了解,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因“役用”而兴的驴业一直呈现萎缩趋势,存栏量已由上世纪90年代的1100万头,下滑到目前的600万头,且还在以约每年3.5%的趋势下降。在这一大背景下,驴业为何能够扭转颓势,成为关注热点呢?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韩国才分析,阿胶热销对上游驴业的带动,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直接效益的显现,作为阿胶主要原料的驴皮日渐短缺,价格大幅上涨,2009年来以来上涨近8倍,农民养驴效益提升。二是以东阿阿胶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通过驴种改良、资金帮扶、养驴技术推广、订单回收、推动加工等举措,保障农民养驴收益。三是阿胶行业发展前景被广泛看好,尽管近年来遭遇原料危机,但阿胶的滋补养生价值被越来越多消费者认可,发展潜力巨大,“热销效应”延伸到上游产业。

同时,记者通过调查发现,驴业振兴还有来自产业链外的其他利好因素。

“现在,养猪、养鸡都是工厂化饲养,散养很难挣到钱了。养牛和养羊的效益也在下降,而且疫病风险不断加重。养驴技术简单,疫病少,效益稳步增长,成为了养殖户的新选择。”敖汉旗农业局副局长李宝林说。

“政企研金”共推驴业发展

在第五届中国商品驴产业经济高峰论坛上,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旗长于宝君介绍,近两年在东阿阿胶的带动下,全旗肉驴存栏量明显回升,2014年已达21.5万头,出栏16万头,是全国肉驴存栏和出栏最多的旗县。

如何推动驴业健康发展呢?韩国才教授认为,需要通过“政企研金”联手作为,在良种、养殖和加工各环节共同发力,解决“钱从哪里来、驴舍怎么建、驴驹怎么进、驴到哪里去”等七大难题。

对此,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秦玉峰介绍,东阿阿胶践行“三产融合”发展策略,通过“创新二产、带动一产、促进三产”的循环发展模式,在全国布局振兴中华驴产业,促进农民养驴增收。为此东阿阿胶先后投入3.5亿元,在全国10多个省区布局了20大毛驴药材标准养殖示范基地;牵头组建了东阿黑毛驴研究院、东阿黑毛驴繁育中心和中国驴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共同推动驴业科技研发,在驴种保护、良种繁育推广、养殖技术创新等方面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推动驴肉、驴奶、驴胎盘、孕驴血、孕驴尿等的活体循环开发,大幅提高毛驴经济价值。

在东阿阿胶所在的聊城市,这一设想已经开始实践,目前该市养殖规模在300头以上的家庭养驴场已超过70家。这得益于聊城市推行的“政府+企业+银行+合作社+家庭养驴场”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包含:对建设规模化养驴场提供10—30万元的补贴;出资500万元进行“融资增信”,与银行合作为养殖户提供基准利率贷款;由东阿阿胶公司定价提供驴驹,定价回收成品驴,扶持成立合作社,推广养殖技术。

驴业振兴需多方面的支持

韩国才教授坦言:目前驴业发展虽然呈现利好趋势,但我国驴业基础薄弱、科技含量不足、社会关注度较低等现状仍然存在,驴业振兴依然任重道远。

驴业政策方面,全国目前还几乎是空白,“菜篮子工程”里有猪牛羊等畜种,驴却不见踪影。驴业科技方面尚处起步阶段,国内研究养驴的科研机构和科研人才不足,仍是延续家庭式散养时的方式方法。驴产品深加工方面,只有驴皮是“抢手货”,驴肉价格偏低,驴奶等保健和药用价值突出的产品还没有被大众广泛地认识和接受。

“毛驴一旦消亡,将危及到我国物种保护、中药材和食品开发等领域。”秦玉峰呼吁,“期望国家出台系统的驴业扶持政策,提高‘商品驴待遇’,推动政府、企业、科研和金融机构等形成合力,共同保护发展我国特色驴产业。”

来源:东阿阿胶

 
分享到:
(责编:权娟、许晓华)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