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人民网>>健康·生活>>正文

你离期望寿命有多远 健康生活远离慢病

2015年07月07日08:11  来源:京华时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健康生活远离慢病

  近日,北京发布的2014年度《健康白皮书》披露,去年北京人均期望寿命为81.81岁,其中西城女性期望寿命最长。那么,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因素影响我们的寿命呢?我们如何通过调整健康生活方式,避免各种慢性疾病,以免拖后腿呢?

  健康白皮书每年定期发布

  从北京新公布的各区县人口期望寿命“地图”上来看,东西城人最为“长寿”,平均分别达到了84.38岁和84.26岁。

  期望寿命,即0岁时的可预期寿命。那么,期望寿命是怎么算出来的呢?市卫计委介绍,人的寿命与体质、遗传、生活条件等条件有关,同时受社会经济条件、卫生医疗水平等影响,人的寿命是很难真正预计的。在此前提下,平均期望寿命常用于衡量人的寿命水平,它也是世界公认的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健康水平重要的指标之一。

  从人口学角度,期望寿命的“算法”是对同时出生的一批人追踪,记下他们在各年龄段的死亡人数直到最后一个人的寿命结束,然后根据这一批人活到不同年龄的人数来计算平均寿命。最后用这批人的平均寿命来假设一代人的平均寿命。

  慢性病是首要威胁因素

  目前,北京户籍人口人均期望寿命为81.81岁,达到国际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此外,东西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其期望寿命与香港(2013年)日本东京(2013年)的水平相近。

  虽然人均期望寿命不断提高,不过,白皮书同时也指出,2014年北京市户籍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为慢性病,前三位死因分别为恶性肿瘤、心脏病和脑血管病,共占全部死亡的73.2%。同时,2014年

  北京市常住居民的吸烟率、有害饮酒率、危险饮酒率仍然居高不下。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杜金行表示,若不能有效控制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慢性病人群会迅速增加,这些疾病与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叠加将会进一步加重社会经济负担。加强对各类健康危险因素的干预,引导居民选择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来预防慢性病的威胁,仍然是今后的重要任务。

  多种手段预防慢病威胁

  协和医院药剂科李英涛表示,昔日以老年患者为主的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症、糖尿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疾病,现今有“年轻化”趋势。

  这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病因是人们的不良生活方式导致。“慢性疾病与不合理的膳食有直接关系。”李英涛说,大约70%的疾病与饮食有关,很多年轻人的病是“吃”出来的。现代人不科学的膳食结构使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肥

  胖症、糖尿病增多,并构成现代人主要的疾病谱。我国居民在饮食方面普遍存在高油、高盐、多肉、少果蔬的问题。

  专家还指出,要想远离慢性疾病,提高人均寿命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合理休息,做到劳逸结合;注意合理膳食,做到低盐、低脂,少食动物内脏及鱿鱼等;同时,注意戒烟限酒,适当参加运动,以减轻体重,防止肥胖;选择规范的药物治疗等。

  京华时报记者叶洲京华时报制图闫超

 
分享到:
(责编:蔡熊更、刘婧婷)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