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平时有个什么头疼脑热,第一时间会选择去社区门诊还是其他医院呢?在最新的市民调查中,我市有30名群众接受调查,其中24人表示对社区医院“不放心”、“不敢去”,这对于建立“小病小医院,大病大医院”的就诊新格局无疑是一大考验。6月14日,在兰州新闻广播《落实进行时》的节目中,“分级诊疗”成为大家最关心的一个名词,兰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金敏表示,有效加强社区、乡镇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有效合理进行分级诊疗,满足群众不同层次就医的需求,这是我市卫生行政管理部门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缓解看病难建立分级诊疗模式
如何缓解看病难的问题呢?金敏给出的答案就是,“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不过,金敏说,以目前兰州市基层医疗的情况,强制推行分级诊疗是不现实的,必须先要完善分级医疗服务体系。
分级诊疗,就是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各有所长,逐步实现专业化。形成“健康进家庭、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新格局。在体系尚未完善之时,社区医院、乡村医院、区级医院这些处于最基层的医疗机构却存在着种种问题。
社区医院:八成市民“不放心”
“去社区医院怕把病给耽误了”、“没去过社区医院”看小病还行,大病根本不敢去“,在市民调查中,80%的市民对于社区医院表示“不放心”、“不敢去”。这直接导致了大医院门庭若市、社区医院无人问津,老百姓“看病难”问题没有得到实际解决。“长期以来三甲医院和社区医院总是‘冰火两重天’,前者火爆异常,后者却少有人光顾。有患者表示,扎堆去大医院看病实属无奈,根源还在于对社区医生的水平不信任。”市政协委员、西固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副主任黄锦兰说,“基层医疗机构存在环境差、医务人员流动性大是导致群众不信任的主要原因。”
对此,市农合局副局长何武伟说,从今年开始,我市全面推行医生“多点
执业”,就是让更多的医生可以选择2—3个行医单位,“坐诊”社区医院,以此解决基层医生水平不足等问题。同时,今年我市还将在社区建立一些常态化的专家‘工作室’,把原本需要去大医院才能看到的“专家”请到百姓家门口,让老百姓看病更‘家庭化’、‘社区化’。”据悉,在完善分级医疗服务体系整体建设方面,我市今年将采取综合性医院集团发展、部分专科医院特色发展、基层医院保基本的方式,大力推进分级诊疗,以此破解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乡村医院:私人诊所火爆隐患多
日前,在本报记者的走访中发现,皋兰县黑石川乡一村卫生院内,新修的两间诊疗室内空无一人,而不远处的私人诊所里好几位村民正在输液、看病。“如今输液有了明文规定,没有相关急救设备、药品及急救人员的医疗机构,不能擅自为患者输液,村卫生所没有相关资质,因此村民们都去了私人诊所输液。”村卫生所的工作人员无奈地说。当记者向这家私人诊所的医生询问,是否有呼吸机、吸引器、复苏包这些专业的急救设备时,这位医生表示没有。在这家诊所里,虽配备一些急救药品,但如何使用、剂量多少,这位医生也并不清楚。
“输液在很多市民看来,是种很普通的治疗手段,其实却存在高风险。很多药品容易出现过敏症状,但私人诊所的条件毕竟有限,医生和护士也没有丰富的抢救经验,极有可能出现生命危险。”兰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综合监督处处长陈军说,目前,我市有小
型医疗机构2301家,对这些小型医疗机构,我市实行量化分级监督管理。今年我市将不定期对这些小型诊所进行摸查整改,对非法行医或违规行医的一经查实立即取缔。同时,他也提醒市民,正规的诊所都有统一的门头,标识有医疗机构名称、核准的诊疗科目、执业登记号以及卫生行政部门的投诉电话,希望群众可以鉴别。
区级医院:纪律散漫医疗水平滞后
在节目录制期间,有市民反映城关区医院硬件陈旧、落后,诊疗效果不能令人满意。近日,当记者来到城关区医院住院区时,五层高的住院区竟然只有4位住院患者。“别的医院都没有床位,来这里住院也是无奈之举。”一位患者家属告诉记者。而在同属于区级医疗机构的安宁区医院内,有更令人感到惊讶的一幕,由于没有患者看病,4名医护人员在一楼的注射抽血室内大声喧哗,聊天内容竟是“去哪旅游”。
“由于病患数量逐年减少,区级医院水平无法提升,内部管理也存在一些漏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郝明坦言,“对此,今年我市提出了市级医院集团化发展,并由市级医院带动周边区级医院共同发展。其中,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将采取兼并的方式,把安宁区医院纳入集团中,通过自身优势来提升安宁区医院的医疗水平。此项计划已经纳入今年“落实年”的重点工作,并形成责任清单,将在2—3年以内落实。同时,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也将对有违纪行为的医院进行监督检查,并勒令其自检自改。”(记者杨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