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探索在现有执法力量的基础上,如何对控烟保持一种严厉的常态
从6月1日起,北京施行“最严控烟令”,全城控烟,规定公共场所、工作场所的室内区域以及公共交通工具内禁止吸烟,包括幼儿园、中小学校、文物保护单位、体育场、儿童医院在内的室外区域也禁止吸烟。从这天起,三天时间内,北京出动了1000余名卫生监督员在全市范围内对重点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同时,未来三个月内,北京市还将集中开罚单。
应该说,从条例的规定到所采取的措施,都是史上最严的。从这几天的执行情况来看,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但笔者担心的是,未来更长的时间里,“最严控烟令”是否能一直严下去?
笔者翻阅资料发现,从1995年《北京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到2008年《北京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范围的若干规定》,再到今年6月1日《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一次比一次明确,一次比一次严厉。但前两次执行的效果均不理想,“烟雾缭绕”的景观到处可见,这才导致此次北京推出“史上最严控烟令”。
尽管有人认为北京此次禁烟令是史上最严,但笔者认为对违反规定的个人处以人民币50元至200元的罚款,还不能算是最严厉的处罚。50元至200元的罚款,也许不足以让烟民们掐掉一支已点燃的烟。
控烟一事,让笔者联想到,我国法律对于酒驾的处理,最初只是暂扣驾驶证和罚款。这样的规定并没能遏制住疯狂的酒驾,直到刑法修正案(八)出台,将酒驾列入刑法处罚的范围,那些酒驾者才有所收敛。
当然,吸烟不同于酒驾,不能列入刑罚来处理。但严厉处罚并严格执行,才能收到真正的效果。比如内地有很多随地吐痰的人,一到香港就不敢随地吐痰了。为什么?就是因为香港法律有规定,吐一口痰将会被当场罚款1500元港币。
6月1日至3日,这三天时间内,北京出动了1000余名卫生监督员进行监督检查。而这么强大的执法力量只可能是“昙花一现”,不可能长久。因为,我们的执法力量毕竟有限。若是一直保持这么多的执法力量,那得付出多大的成本?如果过一段时间,执法监督力量无法保持的话,那此次出台的“史上最严控烟令”则又可能重蹈覆辙。
因此,应探索在现有执法力量的基础上,如何对控烟保持一种严厉的常态。当然,在严厉的法律规制下,有了不折不扣的执行,还需烟民树立守法的意识。对于烟民而言,这地儿不能吸,那地儿也不能吸,刚开始可能有点不习惯,经过一段时间,慢慢也就会习惯。习惯成自然,这正如最初的酒驾一样,现在“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不也渐渐成了一种自然习惯吗?
总之,只有严格执法并多管齐下,“史上最严控烟令”才能真正掐灭乱抽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