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人民网>>健康·生活>>正文

“洁厕块致癌”谣言何以大行其道(论法)

郭敬波

2015年06月03日08:2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洁厕块致癌”谣言何以大行其道(论法)

  □要治理微信谣言,就要将用户自身、运营者、监管者联合起来,建立健全全面协调的综合治理机制

  近日,一条“洁厕块致癌”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里疯转,让大家慌了神,也着实让大家恶心了一把,该微信中讲述了一个虚假的“物理学原理”:马桶污水会反流进自来水系统,平时大家吃的可能是马桶“反流”水。经媒体多方核实,确定这又是一起网络谣言。

  “洁厕块致癌”之所以在微信朋友圈中被广泛关注,因为它涉及公众生活安全问题。据中国新媒体安全发展报告统计,微信谣言中有六成是食品、环境在内的生活安全议题,与人体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生活安全无疑是公众关注的焦点,所以更能抓住人的眼球。并且,这种谣言的传播动机和传播内容往往看似是“利他”的,说白了就是“我可是为你好哟,信不信由你”。

  此类微信谣言往往还打着“科学”的大旗。对于造谣者来说,越是具有科学含量的谣言越容易让人相信;对于信谣者来说,越是模糊的信息越容易导致谣言。这些谣言之所以能大行其道,就是因为其中不乏一些所谓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专有名词或统计数字。其实,这种微信谣言往往是在玩偷换概念,移花接木。一说有毒性,马上说“会死人”;一说有辐射,马上说“会致癌”。

  微信朋友圈是网络生活中的“熟人社会”,“熟人社会”中的信息传播具有“事关切身利益,需与好友分享”的特征,造谣者通过制造虚假信息来构建自己博学、多知的形象,在微信危言耸听吓人半死的同时,最后还不免加上这句:“为了你与家人的安全,赶紧转发”;而传谣者在“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理作用下,糊糊涂涂地就跟风转发了,殊不知却成了谣言的传声筒。

  “熟人社会”中的这种传播,更类似于现实社会中的“口口相传”,私密化的互动情境,使得外部力量的监控和引导很难介入。微信谣言虽然传播强度不大,但沉淀时间却很长,无法及时预警和有针对性辟谣。要治理微信谣言,就要将用户自身、运营者、监管者联合起来,建立健全全面协调的综合治理机制。

  用户自身要增强其自我管理和辨别谣言能力,克服盲从心理,不要盲目跟风;运营者要构建微信平台的应急处置机制,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采取删除不实信息、限制转发甚至停封微信账号措施,避免谣言进一步扩散;对于政府监管来说,要加强对微信公众号的管理,及时“辟谣”,并对造谣者依法打击,逐步实现网络空间法治化。

 
分享到:
(责编:蔡熊更、刘婧婷)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