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人民网>>健康·生活>>正文

我国心内科领域有了第一个专科医生集团

“哈特瑞姆心律专科医生集团”在北京成立

2015年05月10日10:39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北京5月10日电  8日,以完成一台永久性房颤心内外科一站式杂交消融术的形式,我国心内科领域第一个专科医生集团――“哈特瑞姆心律专科医生集团”在北京正式宣告成立。

“哈特瑞姆心律专科医生集团”由7位国内知名的中青年心律失常专家联合创建。他们分别来自位于首都北京的6家大型三级甲等教学医院,均为所在医院心律失常专业的骨干,其中多数还是所在医院这个亚专业组的负责人。

图为“哈特瑞姆心律专科医生集团”成员

燕达国际医院是“哈特瑞姆心律专科医生集团”在国内的第一家落地机构,双方联合成立的“燕达-哈特瑞姆心律中心”旨在利用燕达国际医院优异的硬件条件以及医生集团巨大的人才优势,为广大心律失常患者提供最高水准的个体化医疗、咨询及管理服务。

通过专家集体会诊和多学科专家组(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协作诊疗这一模式,为心律失常患者提供最恰当的完整解决方案,从而最大程度上减少误诊误治、过度医疗…等现象。多年以来,7位集团创始专家有一个共同理念:如果能够让最优秀的心律失常专科医生、心内科临床医生、心脏外科医生、心脏麻醉医生、临床影像专家及专业护理团队在一起工作,真正实现医护人员围着心律失常病人转,那么它所提供的医疗服务一定是最安全最有效的。此次集团成立之日完成的这例永久性房颤心内外科一站式杂交消融手术,即是在燕达国际医院国内设施最先进的百级杂交手术室这一平台上,由心脏内科医生、心脏外科医生和心脏麻醉医生携手服务房颤患者的一个范例。

最大程度改善心律失常患者的诊疗体验。从预约门诊、充足的咨询时间、专人协助检查和办理住院、到手术过程全程无痛和术后专人随访,哈特瑞姆心律专科医生集团将和落地机构一道,在心律失常患者诊疗过程的各个节点上提供最具人性化的暖心服务。

打造心律失常专科医生和广大基层医生之间的闭环系统。长久以来,我国的基层全科/内科医生和三级医院的心律失常专科医生之间没有直接联系,更没有互动。无疑,这非常不利于心律失常病人的高效转诊和全程管理。有鉴于此,“哈特瑞姆心律专科医生集团”将利用线上和线下两种途径,多种形式,主动去和广大基层医生交朋友。不仅有定期的免费培训和继续教授,还会请他们来听查房、看手术、讲自己的病例然后专家来点评…最终营造出心律失常专科医生和基层医生之间的“亲密关系”,让心律失常患者无论何时均处于“有人管”的闭环之中。相信这一模式将是对国家倡导的三级转诊模式的有益补充。

附:哈特瑞姆心律专科医生集团联合创始人简介(以姓氏拼音字母为序)

刘兴鹏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房颤中心主任,并兼任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失常专委会常委/副总干事长、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全国委员、北京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电生理学组成员、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委、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编委、北京青年联合会第十届委员会委员等。业务专长为复杂快速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2011年调至朝阳医院工作前曾分别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德国汉堡St.Gorge总医院和法国波尔多Haut-Leveque心脏病医院工作学习,是“房颤消融之父”Haissaguerre教授迄今在中国的唯一fellow。过去10余年间,曾先后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北京市卫生局学科骨干计划等多项人才项目;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等多项课题;迄今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累计发表SCI论文10余篇,其中一篇发表于JACC(IF:15分);曾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及“中华医学科技奖”等6项学术奖励;曾先后荣获“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北京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及“吴英恺青年医师科技一等奖”等多项荣誉称号。

 

刘书旺医学硕士,主任医师,现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电生理室主任,兼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学会委员,中国心电学会委员,中华心律失常杂志编委,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编委。研究方向为人工心脏起搏、心电生理及心律失常治疗。主要从事心脏起搏及快速心律失常射频消融工作,特别是房颤射频消融及ICD/CRTD植入。个人完成心律失常介入治疗1万余例,先后帮助30余家医院开展起搏与射频消融治疗工作。2011年至2013年,参加了北京市科委2011年度科技计划重大项目<<心房颤动治疗规范与技术优化研究>>,承担的子课题项目:房颤药物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比较效果研究。发表论文20余篇。

 

施海峰博士,副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律失常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青年委员,北京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青年副主任委员,国家介入培训基地起搏与电生理专业指导老师。2008年博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从事心脏电生理工作15年,曾在德国汉堡圣约翰医院进修心脏电生理,2005-2011年期间在上海市胸科医院工作,是房颤中心三个主要术者之一,帮助上海市胸科医院连续6年成为中国乃至亚太地区房颤导管消融病例数最多的中心。2011年调入卫生部北京医院心内科工作,顺利完成近30例高级领导快速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的保健任务。到2015年独立完成了4000余例各种快速性心律失常导管消融, 熟悉擅长复杂心律失常的标测和消融。负责编写了《CARTO系统的临床应用指南》、《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学》(副主编)、《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图谱》(执行主编)等专业著作。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获得过上海医学科技一等奖,上海科技进步三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北京医院技术创新奖二等奖和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谭琛医学博士后,现为北京军区总医院副主任医师。兼任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青年委员学组成员,全军心血管内科委员会青年委员,北京市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女电生理医师联盟委员,中国医师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女电生理医师联盟委员。《心电图杂志》常务编委。擅长心律失常药物及非药物治疗,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植入心脏起搏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2009年曾于德国汉堡圣约翰心脏中心学习复杂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承担省部级课题2项。至今累计发表核心期刊及SCI论文共20余篇。

 

田颖医学博士后,副主任医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房颤中心副主任,并兼任北京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起搏学组成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起搏学组成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六届委员会电生理女医师联盟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律专业委员会女医师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心律失常联盟(AA联盟)委员,心电图杂志编委,心律学频道编辑委员会编委。主要从事起搏电生理方面的工作,擅长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尤其是起搏器、心律转复除颤器以及心脏再同步治疗器械植入,同时进行房颤、室早、室速、室上速等快速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在国内外刊物发表文章数十篇,参与多部著作编写。获得国家自然基金2项,博士后基金1项、省级基金2项以及北京市卫生局学科骨干计划资助。曾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黑龙江省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13年评为第七届中国健康年度总评榜最受欢迎在线名医,多次获得院级优秀医生、优秀科研工作者和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吴永全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兼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起搏电生理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心电信息学会常委、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医学委员会慢病及交叉病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心律学联盟常委、北京心律失常联盟副主席、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起搏电生理分会委员等。业务专长为各种快速、缓慢心律失常的治疗。师从我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教授,并曾于1991年赴澳大利亚Epworth医院进修。1995年和1997年两次获“光华医学奖”,2000年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2009年获北京市卫生系统“十百千”人才奖,2011年获北京市卫生系统高级别人才“215”项目奖。承担并完成国家十一五攻关,卫生部、教委等课题。近年以通讯作者/第一作者在SCI收录期刊发表文章累计影响因子22.928。

 

周菁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北京大学临床医学博士, 兼任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心房颤动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国产心脏诊疗器械药品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常委、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室性心律失常与猝死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心房颤动工作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心律失常介入)导师、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心电学技术分会委员、中国医药信息学会心脏监护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卫生信息标准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修订咨询专家、国家医师资格考试临床类别试题开发专家委员会委员、心血管内科专科医师考试专家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心血管药物专业组专家兼秘书、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编辑委员会编委、医学参考报心律学频道编辑委员会编委等。业务专长为心电生理和心脏起搏治疗。曾赴美国俄克拉何马大学健康医学中心心律失常研究所作访问学者。在国内外专业杂志上发表专业论文数十篇。

 
分享到:
(责编:蔡熊更、刘婧婷)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