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人民网>>健康·生活>>正文

牛晓伟:中医大数据重在防病变

2015年04月22日17:12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手机看新闻

中医大数据的总体发展方向是,在未病先防,即防病变方面的医疗管理与健康管理数据的有效利用。

当现代信息化系统与古老的中医结合,会是什么样子?当21世纪信息化设备进入中医医院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当大数据与中医医院信息化结合,中医医院信息系统将以经验继承与语义研究为特色,以中医诊断、中医辨证、中医立法、草药处方处理、中医特色诊疗指标为特殊处理点。

中医院信息化难点多

如今,几乎每一所医院都在信息化的路上行走着。谈及总体特点,首当其冲的当然是信息系统数量多——中医系统、西医系统、科研系统,让人目不暇接,偶尔难免有些弄混。

第二条特点:与建设相对完善的HIS系统比较起来,医技业务系统的建设相对落后,经常出现无法匹配,影响工作效率。第三,目前并不是所有医院都用了电子病历系统,实施的医院相对较少。最后,依各地经济发展、医疗水平差异,各医院的信息化水平差异较大。

所以,若要归纳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困难有很多。主要困难:在人力、财力方面,呈现为人员短缺,总体投入少,资金不足;在政策性调整方面,医改问题、居民健康卡的设置与使用问题,还有包括中医局、卫生局、医管局、大学、科学院在内的各级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都不容易;还有信息安全、标准化问题。

医政工作方面,必须要考虑到对医疗工作以及医生的教育进行调整。比如说,辨证符合率,电子病历的复制黏贴等等。门诊量、中医治疗率、医嘱的规范化及分类、处方处理等等中医统计工作也需要花费更多心思。

中医大数据重在防病变

所谓大数据,不是数量大就是大数据。我们不仅需要更大规模的数据,还需要更多样化的数据,更实时的数据,这些数据的价值密度低、商业价值高。

来自中国计算协会2013年大数据白皮书的数据显示,80位行业专家进行不计名投票,前四名分别是互联网、电子商务(60票),金融(34票),第三名就是健康医疗(31票)。可以说,健康医疗在未来大数据应用中具有重大价值。

目前,中医医院信息系统,确实与大数据存在一些矛盾。具体表现在:院内系统尚存信息孤岛,行业存在信息烟囱,系统平台化建设落后;专业人员短缺及投入少,造成安全措施简单,以物理隔离为主;中医体征的采集设备尚无标准的采集及记录规范,造成数据采集困难。特别是前两点,又会造成不同业务系统之间、医疗数据和健康数据之间数据流中断。

未来,中医大数据的总体发展方向是,在未病先防,即防病变方面的医疗管理与健康管理数据的有效利用。这主要发生在购物、饮食、生活起居、生理指标,中医体征以及医疗数据等领域。

中医大数据实现手段,一定要注意整体观念,即医院信息系统的平台化整合建设。还有天人合一,要打破与互联网的隔离。此外,中医健康管理的规范化和合理性,也是必须要注意的问题。要提高行业的规范化,要加强合理性——信息技术可实现、实际可操作、符合中医基础理论、符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在可穿戴设备上,体现中医特色。

关键技术项目惊艳“首秀”获追捧

“没想到!没想到!”

在2014年县域卫生发展论坛上,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农村基本医疗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第一次公开亮相,让很多县域参会者为“意外”收获了一场高档大气上档次的“关键技术”分享盛宴,而惊喜万分。项目也因此成为众人追捧的“宠儿”。

大会由项目技术组组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内科主任医师尹岭教授主持并担任点评嘉宾。来自中国解放军总医院、中国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中日友好医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等8个课题负责人,分别就各自承担的课题做演讲和推介。同时,邀请32个示范县中的代表分享参与项目的收获与体会。

如此强大的的专家、技术阵容,吸引了约300名县域的医疗卫生人员欣然赴会,侧耳聆听。会后,一大批县域卫生医疗单位负责人纷纷主动找到项目相关负责人,希望该县能得到在推广关键技术项目的机会。场面火爆空前。

同时,关键技术项目也吸引了与会的20多家中央和地方主流媒体的关注,尹岭教授被包括中央电视台、安徽电视台在内的多家媒体争相采访。

会场的火爆和热烈,让所有与会的课题负责人、研究员、示范县代表,以及项目的评审专家为之感动和兴奋。

“3年研究,各个课题历尽坎坷与艰辛,但今天经历这一刻,我们觉得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尹岭表示,接下来,各个课题将继续扎实推动项目进程,“即使结题了,工作不会断,将加大推广力度,争取能在推广的过程中,创造新的模式,惠及更多农村居民”。

三年研究修成正果

2011年,由科技部牵头,教育部科技司组织正式启动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农村医疗卫生关键技术集成示范项目》(2012BAJ18B00)。项目旨在根据国家新医改和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实际需求,集成医疗卫生关键技术,并在农村开展综合应用示范,解决农村老百姓看病难和看病贵问题。

项目共设定八个课题,包括农村常见病规范化诊疗、急诊救治、慢性病控制、心脑血管病防控、肿瘤中西医结合治疗、妇女儿童和老年人营养健康,以及数字化医疗研究,分别由解放军总医院、中国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中日友好医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大连大学专家承担。

经过近3年的研究,项目集成了200多项医疗卫生关键技术,在10个县进行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在全国32个县示范推广,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建设提供了科技支撑。

项目为示范县培养了一大批医疗卫生研究的专业队伍和技术骨干,全面提升了示范县的医疗卫生服务整体水平。据不完全统计,在项目以及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搞得好的县,县外转出率已经降到8%以下,在乡镇卫生院住院病人占总住院总数50%以上,有的村医专业技术和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超过了一般乡镇卫生院。一些地方群众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缓解。

2014年12月31日,项目将结题,随后进入全国推广研究成果和经验阶段。为了更好总结项目的研究成果,推广集成的200多项医疗卫生关键技术和相关经验,让更广大的农村受益,项目组特藉由第一届中国县域卫生发展论坛,同期举办“农村医疗卫生关键性技术与三级服务网即农村医疗卫生关键性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结题汇报与推广大会”。

在会议召开前,尹岭就对此充满期待并寄予厚望:“项目结题在即,总结经验和成果并进行推广,必要而迫切,希望通过大会能让更多关心、支持和参与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各界人士,了解项目,支持项目,并积极参与到项目成果与经验的推广中去,让更多适宜于农村医疗卫生的关键技术得到推广和应用,回馈国家和社会,造福广大农村百姓,为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贡献力量。”

课题大伽显神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CCU监护部副主任李玉峰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孙英贤教授,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主任李雪梅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社区防治部主任王增武教授,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内科主任贾立群教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赵德伟教授,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院长高万林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分享平台常务副主任尹岭教授??

作为8个课题的负责人,这些大伽欣然拔冗出席关键技术推广大会,并且登上讲台,将各自潜心研究三年的“成果精华”尽情推介给县域基层与会者。

他们每个人都精心准备了演讲PPT,最少的也有38张幻灯片,最多的达到120张幻灯片,他们的“用心良苦”可见一斑。

正是如此充足精心的准备让我们得以窥见项目以及各个课题最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技术和经验——

农村肿瘤筛查与防治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研究课题:在河北磁县、云南宣威、玉溪红塔区等地开展肺癌、乳腺癌、宫颈癌、食管癌筛查和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形成了肺癌筛查的“宣威模式”,确诊肺癌病例117例,早诊检出率达32%;形成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的“红塔模式”,筛查人数4万余人,确诊乳腺癌病例19例、宫颈癌病例35人;为磁县提供巴氏食管镜下诊断和病例诊断的关键技术支持,填补了当地诊断的空白,提高了癌前病变早期发现率。同时,集成了6种肿瘤适宜化疗方案关键技术、20项常见病放化疗不良反应关键技术和10项中医外治恶性肿瘤疑难并发症关键技术。另外,在基层开展防癌科普宣教及基层医生培训,提高当地居民防癌意识。

农村常见病规范化诊疗和临床路径研究课题:结合县、乡、村各级医疗机构不同的特点和诊治水平,就内、外、妇、儿23种农村常见病,分别制定了县、乡、村三级《农村常见病诊疗规范和临床路径》,培养了千余适宜农村医疗条件的医疗人才,使得诊断、治疗、康复、收费等标准化,缩短病程,节省费用,提升农村三级医疗机构常见病诊治水平。如河北抚宁县人民医院通过实施规范化诊疗,使得医院腹泻患儿的住院天数缩短了3?4天;费用降低了二成多。

农村急诊救治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研究课题:通过研究完善和普及急诊救治技术和流程,创建了以县医院-乡镇卫生院为核心的新型农村急诊救治体系,最大限度地缩短了急救服务半径,争取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在示范县,乡镇卫生院可以完成以往由县医院完成的部分初级急诊急救;村医可以完成最基本的心肺复苏等急诊急救措施。一些县的急救病人死亡率下降了70%。

农村慢性病控制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研究课题:开展技术骨干驻扎式研究与支援,制定了适合三级医疗机构的分层《农村常见慢性病诊疗规范和临床路径》,培养了千余名适合农村医疗条件的当地慢性病专业人才,使慢病诊治重心下移,解决农民的慢性病看病难的问题;筛选出5000余例常见慢性病患者,并通过规范化的健康宣教,增进了农民的慢性病防治意识。

农村心脑血管病防治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研究课题:在5000人中调查了高血压、超重肥胖、血脂异常、血糖、心律失常、冠心病事件、脑卒中的患病率;以县乡医疗机构为主要对象,制定了《中国农村心脑血管病防治诊疗规范及诊疗路径》;遴选低价高效抗高血压治疗方案;培训了200名农村心脑血管病专业人员。

农村数字医疗仪器应用关键技术研究课题:完成《农村六大类常用数字医疗仪器的质量标准》研究;制定《农村数字医疗仪器操作规范和维护管理办法》;研发可靠、廉价的便携式、多功能、数字化医疗设备;解决农村数字医疗仪器数据采集、传输和存储的关键技术;培训农村数字医疗仪器的使用和维护专业人才;完成示范县临床诊断设备数字化升级改造、远程医疗系统建设。

农村重点人群营养健康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研究课题:针对农村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精神病患者五类人群的营养健康现状及需求进行调研,获得25398份数据,集成了21项农村重点人群营养健康关键技术;培养社区、乡村营养健康医务工作骨干300余人,人群营养健康课题组在宁夏西吉县开展的重点人群营养健康工作,逐步解决了包括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和精神疾病患者在内的营养健康问题。

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综合示范研究课题:在全国推广农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将心脑血管病、急诊救治、肿瘤防治和远程医学等当地急需的关键技术推广到农村;培养了一支1400余人的从事农村基本医疗卫生关键技术研究队伍和技术骨干。

示范县成全国“示范”

“在这个项目中,最受累的是课题负责人和研究人员,真正受益的是我们医院和医生。”河北抚宁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张国胜代表示范县道出了心底里的那份感激与自豪。

在此次大会上,8个课题从32个示范县中,各选出1个示范县代表发言,谈各个县以及个人参与项目课题的经验、经历和收获。几乎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对项目、课题的感激之情,还有因为参与课题成长后的自豪。

张国胜代表常见病课题示范县发言,细数课题给该医院带来的变化:抚宁县常见病的规范诊治能力和水平得到提高。据初步统计,通过规范诊治,医院腹泻患儿的住院天数由原来7?10天降到3?7天;费用降低了20?30%。医务人员的科研意识以及科研能力也提高了,医院有两名参与课题的医师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了4篇论文,非常难得。同时,课题专家还给医院提供了专科帮扶,帮助建立远程会诊系统,让医院的重大疑难疾病诊治能力也提高不少,增强了县医院留住更多患者的信心。

辽宁省大洼县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吴霰介绍,尽管大洼县风景优美,但长期以来,医疗卫生急诊救治投入不足,急救设备简陋,急救技术落后,急救人才短缺。导致农村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低、死亡率高。但通过参与课题,该县的急诊救治水平提高了,几乎每个村医都可以完成最基本的心肺复苏等急诊急救。通过这一急救新体系,大洼县急诊死亡人数从300余人/年下降到了70余人/年。

“这一改变是大洼人民之前想都不敢想的,大幅度提升了百姓对县医院的信任度。” 吴霰感慨。

“一年里,农村肿瘤筛查与防治课题组通过培训内镜及病例医生,帮助我们完成了2398例筛查,经中日友好医院复诊,确诊了15例食管癌患者;对78例食管低级别上皮肉瘤变患者进行中药的阻断干预??”河北磁县肿瘤医院院长陈东方表示,贾立群教授在磁县开展的巴氏食管镜下诊断和病例诊断的关键技术,不仅填补了当地诊断的空白,而且为防癌治癌进行了切实探索。

他同时也真切希望磁县能参与慢性病课题,更好地防治高血压等慢性病,希望课题能开展多学科合作和协作,把所有项目的成果综合利用起来,加以转化,利于民。

“我们最稀罕这技术”

在长达4个小时的会议中,青阳县卫生局局长陈伟民始终在认真倾听、不停记录。一散会,他就扔下笔记,一个箭步冲到尹岭面前,掏出名片,激动而真诚地申请加入到推广县的行列。

“说实在的,我第一次见到这样贴近我们农村的国家级的医疗卫生关键技术。陈伟民说,青阳县曾经按照国家卫生部门的要求,在当地医院推行临床路径,但最后因为不符合当地情况而推行不下去。而项目的8个课题都是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示范县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县、乡、村各自的诊疗规范,这种“量身订制”又吸取了大医院精华的“临床路径”,让人艳羡。

“没有抢到先机已经很遗憾,争取关键技术项目在我们县推广的机会是绝对不能丢了。”陈伟民有种誓在必得的坚定。

同样“垂涎”项目的还有安徽金塞县中医医院院长孙大国。在会议期间,他不断通过各种渠道向项目相关负责人表达希望项目将该县纳入推广县的愿望。而他的表述也很简单明了:“这些技术接地气,正是提高基层诊疗能力最需要的,我们最稀罕!”

还有安徽多家县医院当天就要拉着项目和课题的专家到自己县里去考察,大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架势。

“参会者的热情确实出乎我们意料,也让我们激动。”项目办公室工作人员杨新阶透露,目前,已经有十多个县、县卫生局和县医院,向项目办表达了加入推广县的想法。对于所有的申请,项目将按着一定的程序进行考察和审批。

剑指“模式创造”

“项目推广是必须的,而且还要创造模式!”尹岭雄心勃勃,信心满满。

尹岭的这份雄心和信心,来源于参会者的主动和热情,也源于项目本身的货真价实。

在他看来,只有把已经集成的研究成果推广出去,转化成一项项适宜的技术,让更多县域基层医生掌握并用于诊疗实践,研究才能发挥出真正的价值。而“创造模式”,即是对接下来推广工作更高的希翼与规划,“希望推广既传承发扬,更能不断探索创新,具体见实效,为全国树立榜样。”

“我在会前还很忐忑,根本没想到项目会这么受县域基层的欢迎!”尹岭坦言,本次县域卫生发展大会,增强了项目及各个课题负责人、研究人员的信心,将项目的推广往前推动了一大步,“远远地超出了大家的预期”。

“就是冲着大家的这份热情,也要把课题做得更扎实,把未来的推广工作做得更好!”各个课题负责人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决心。

李玉峰说,参与项目的几年里,他的头发白了很多,人也憔悴了。即使如此,也不会懈怠,“结题了,工作不断,推广不断”!

“我也准备着白一些头发!”贾立群玩笑间表示,为了未来的推广能做得更好,课题将把还在进行的实证研究,做得更扎实。

期待“项目”再创新模式

项目结题后,有必要花大力气整合已集成的关键技术,推动项目推广,最终实现“服务模式”转化,并在推广县创造新的模式。

“这些县市基层医疗机构和行政主管部门的关注热情太让我们感动了,我们得做点什么!”在2014年县域卫生发展论坛上,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农村基本医疗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以下简称项目),在10月25日晚上临时举行项目推进会。项目3位特聘专家对项目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肯定,督促各个课题继续做好研究工作,并结题之后,花大力气去推广项目成果,创新模式。

项目特聘评审专家邱景富教授:

论坛广受县市基层医疗机构欢迎,说明项目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强基层”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可喜可贺。为此,要向3年来付出辛勤卓越努力的课题负责人及示范县研究员,致以敬意。

同时,从项目示范县的汇报看,各个示范县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人才都得到了培养,诊疗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程度提高。而科研是为了成果转化的,希望项目能够总结经验,把已经集成的关键技术更好地推广到全国农村去,让更多农村百姓受益。

这次的中国县域卫生发展论坛已经为接下来的推广开了个好头,做了很好的铺垫,大家要有信心。也希望项目能够继续利用好《中国县域卫生》杂志这个平台,共同努力,加快项目推广。

项目特聘评审专家周伟教授:

项目取得的成果已经远远超过了3年前课题书的要求,可谓“物超所值”。

首先,各课题探索出了很多模式,如肿瘤筛查的“宣威模式”;大洼县的急诊急救模式等,都值得好好总结。

第二,课题集成了200多项适合农村的关键技术,非常值得推广应用。

第三,每个课题都培养了成百甚至上千的人才,这对于最缺人才的县域医疗机构来说,功德无量。

另外,各个课题为了做好研究和示范,在方法和管理上进行了许多创新,如常见病课题动员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人员,自下而上编写诊疗规范,大大提高了诊疗规范的实用性。

最后,从各个示范县的汇报看,大大提高了当地相关疾病的诊治能力,降低了医疗费用,减少了死亡人数。可以说,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做出了贡献,难能可贵。

未来,希望项目能够立足农村,立足百姓,立足于解决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将项目推广下去。

项目特聘评审专家赵莉教授:

通过3年研究,项目摸清了农村医疗卫生相关方面的底,这为将来的推广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在结题前一定要把项目书中约束性的指标完成,把仍在做的实证研究做扎实,把项目做成集实用性、技术性为一体的项目。同时,还可以在康复、中医推广、健康教育方面做得更多一些。

项目结题后,有必要花大力气整合已集成的关键技术,做好资源规划,推动项目推广,最终实现“服务模式”转化,并在推广县创造新的模式。让项目出效率、出效果、出效益。 

 
分享到:
(责编:王亚微、刘婧婷)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