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人民网>>健康·生活>>正文

于楠:医学影像大数据提升基层诊断力

2015年04月22日17:11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手机看新闻

医学影像学信息作为重要数据之一,通过“省—地(市)—县—乡镇医疗机构多级在线模式”的数据中心管理,最终将海量影像学信息集中,并真正实现信息共享,提升基层医疗诊断能力。

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医疗卫生体制的各项改革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难题。基于信息化技术与医疗信息化建设,按照新的健康管理模式,对城乡居民的健康进行全程管理,将有可能是破解医改难点的有效途径。而医学影像信息化将成为其中的核心环节。

医学影像信息化是趋势

进入数字化时代,数字化、标准化、网络化、“海量”存储和“大数据”的应用,已成为国际医学发展的方向和重要标志。这种历史大方向要求医院必须要改变传统的医疗模式;必须把疾病的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等服务放在第一位考虑。随着社会普遍期待更好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从出生到死亡的全人全程服务也已经成为了医疗管理新模式的打造方向。

当下临床数字化的长远目标就是把最先进的IT技术充分应用于医疗行业,将整个社会的医疗资源和各种医疗服务连接在一起,整合为一个“巨系统”,以提高整个社会医疗保健服务的工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更好地为社会和国民服务提供全程服务。在这个长远目标基础上,当前的重点是通过网络把全部预防、诊断和临床作业过程纳入到数字化网络中。实现这些重点任务的核心环节就是医学影像信息化,充分体现大数据、实现实时在线与双向、多向传输。

影像技术之所以能够成为核心环节,是因为医学影像学信息作为重要数据之一,通过“省—地(市)—县—乡镇医疗机构多级在线模式”的数据中心管理,最终将数十万、数百万和千万人口的影像学信息纳入国家、省内,或者区域医疗的数据管理中心,真正实现信息共享。为管理区域内“患者与疾病的全程”提供依据,而这种医疗数据共享的实现,将破解基层医疗人员匮乏的瓶颈。

比如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专家,就经常可以在自己医院的放射科,双向调阅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和洛川县怀北镇的影像学图像,利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的影像学数据平台,对扫描的CT数据进行3D处理,为基层医疗服务队伍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全新的模式

与数字化时代临床医学所突显出来的新特点相比,目前我国的基层临床医疗现状很不乐观。

尽管我国人口众多,临床医学门类齐全,从业人员数百万之众,疾病谱丰富,坐拥的医疗资源是国外医学界所无法企及的。但我国与国际接轨的临床研究成果甚少,大量的临床和影像学信息被显性,或者阴性浪费,各个临床专业和影像学的医学数据基本上是冗余,或者无效的数据。这就造成了我国医疗研究大数据的困境。很多研究人员也提不出相关临床研究的需求、设想与构思,临床研究数据和指标项的设计不规范、数据指标项采集方案不规范、计算机学科专家所提出的大数据研究技术方案缺乏与临床专家有效和反复的沟通,计算机学科专家所提出的大数据研究技术缺乏临床支持和反复的临床验证。

针对这些困境,西安医科大学采取了由医学影像专家和IT工程专家相互配合,“医学专家提需求→工程学专家出解决方案→医学专家验证”,同心协力解决困境的方法。以大型教学医院为主,由医学专家收集各种疾病的相对完整的临床和影像学信息与数据。IT工程专家负责建立大型数据管理系统,提供高效检索机制和高质量的数据库服务,确保数据安全和用户管理便捷。

这种根据临床医学需求,与计算机专家反复进行沟通构建的数据平台具有适用性、便捷性、可靠性的特点,它构建基于大数据的疾病诊断与分析平台,并基于此平台首先实现对常见常见疾病进行影像学的计算机辅助诊断,可以为基层临床的诊疗提供十分可靠的医学支持和保障。

它的产生对国家、学术机构、从业人员、患者都具有重大的意义。从国家层面上说,新的影像数据平台有利于国家掌握国民的健康状况和生理参数,这是遏制外国产品涌入国内市场的唯一屏障;有利于国家掌握疾病的分布规律,充分做到早预防、早干预、早治疗,最大程度的节约医疗资源和成本;有利于集中建设中国医学临床大数据库,为中国临床医学发展提供信息整合平台。

从学术研究等层面上看,它从医学人口学、病理与生理学、临床诊断学、循证医学和经济学等多个方面为各种学术研究提供数据和知识平台。

从医务人员的层面上看,这种由IT专家和医学专家双向构建的数据管理系统,为医师的学习提供了准确系统的资料和理论指导,提供了真实病例和临床信息,可学习、可测试。利用知识库和功能强大的搜索引擎,可以实现初步的计算机辅助诊断,为疑难疾病的诊断可提供参考病例,通过基于内容的检索可获得类似病例,开阔诊疗思路,进而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和诊疗水平。

这个数据系统的构建,对患者及其家属来说,是具有前瞻性的,它便于患者了解疾病的相关医疗知识或护理知识,提高自身医学素养,有助于他们了解相关疾病的医学发展和新技术,并能够根据病人的体征,为患者提供自助式预诊断。

效果初现

目前,在这个数据库构建理念的指导下,由卫生部北京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等十家领军医院牵头,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基于医学影像大数据的呼吸系统疾病辅助诊断平台”研究项目。

项目以构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中国人“数字肺”;揭示支气管、肺血管和肺实质结构与不同主要肺部疾病之间的关系;通过采用数据挖掘与量化分析技术,分析、处理和量化COPD、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间质性疾病、肺栓塞和孤立性肺结节的评价体系和诊断标准为三大主要目标,进行了持续性推行。

目前该项目已经在健康成人支气管树不对称分叉特性的研究、低剂量CT扫描的对支气管定量测量的评价研究、吸烟对肺组织损伤的纵向研究、肺血管改变与肺气肿定量的动态评估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获得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

采取了由医学影像专家和IT工程专家相互配合,“医学专家提需求→工程学专家出解决方案→医学专家验证”,同心协力解决困境的方法。这种根据临床医学需求,与计算机专家反复进行沟通构建的数据平台具有适用性、便捷性、可靠性的特点,可以为基层临床的诊疗提供十分可靠的医学支持和保障。

 
分享到:
(责编:王亚微、刘婧婷)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