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人民网>>健康·生活>>正文

帕金森病治疗离不开“三驾马车”早期病人别忙着跑步

2015年04月10日09:39  来源:广州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初患帕金森 别忙着跑步

治疗离不开“三驾马车”,药物治疗是基础,手术治疗是提高,康复治疗是补充,三者缺一不可

医学指导/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专科主任陈玲教授、神经外科杨超副主任医师、康复科陈曦副主任医师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帕金森病在中国约有200万名患者,在65岁以上老年人中,约有1.7%的人患有帕金森病。和其他病不同,帕金森病人要控制病情,需要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和康复科共同治疗。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多位专家表示,帕金森病的治疗离不开“三驾马车”,神经内科的药物治疗是基础,神经外科的手术治疗是提高,康复科的康复治疗是补充,三者缺一不可。值得注意的是,帕金森患者要避免采取错误的运动康复手段,例如跑步锻炼就不适合早期帕金森病人。

神经内科

查出帕金森病 赶紧吃药

诊断出帕金森病,吃药是病人的第一选择。“我国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种类有六种。看上去很多,但如何从这六种药物中进行选择和搭配,制定出个性化的方案,主要看医生的经验和水平。”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专科主任陈玲教授表示,除了考虑病情,医生也要兼顾药物副作用和病人的经济承受能力。

陈玲建议,帕金森病一旦确诊就应马上开始药物治疗。左旋多巴是治疗帕金森病的“金标准”“起步药”,但并不能长久缓解病人的症状。在对待药物的态度上,中国病人经常觉得“是药三分毒”,确诊后瞻前顾后,以为可以先用其他办法控制病情,其实这完全属于误解。陈玲指出,帕金森病人明确诊断后要马上服用药物。帕金森病发病早期,病情进展非常快,而药物可以延缓病情的进展,哪怕是较晚获得诊断的病人,只要一开始服药,病情也会比未服药时明显缓解。

陈玲指出,药物与帕金森病的“蜜月期”并不长久,通常服药四五年后,部分患者会出现“运动并发症”。一方面表现为“剂末现象”,即药效的持续时间缩短,上一次药物的作用常常不能维持到下一次吃药前,导致手脚僵硬,活动受限制。另一方面表现为“异动症”,即服药起效或药效消失后,不由自主地抖手脚扭头颈,就像在跳舞。在运动并发症的早期,医生可以通过调整药物的种类、剂量和服药时间等来解决这些问题。随着患病时间越久,运动并发症只会越来越重,而且病人对药物的反应性下降,调药越来越困难。

神经外科

植入脑起搏器 药量最多可减一半

当单纯药物已经不能解决问题时,病人可以到神经外科寻求帮助。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杨超副主任医师指出,这部分病人可以考虑进行手术治疗。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DBS)术,通俗地说,就是利用微创手术,在脑部安装一个电极,也就是所谓的“脑起搏器”。病人可根据自己肢体抖动的程度,调整电流强度来刺激脑部神经,从而改善肢体肌张力高、僵硬、动作迟缓等症状。对于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而言,手术与药物相结合,可让患者的用药量大为减少,有些病人甚至可以减少一半用药,相应的并发症也随之减少。

不过,DBS手术并不能“一劳永逸”。手术做完后,病人还需要回到神经内科进行定期随访,调整脑起搏器的脉宽、频率、电压等次数,同时根据病情的改善程度来调整药物剂量。陈玲表示,手术不能等到药物完全不起效才进行,刺激器起效是建立在药物起效的基础上的,如果术前评估吃药对症状的改善率达不到30%,那也就不适宜再做手术了。

康复科

走路时脚跟先着地 可防摔倒

在现有治疗模式下,最容易被帕金森病人轻视的当属康复治疗。“药物及手术对吞咽困难、语言及步态不佳的改善效果非常有限,而对这些问题,康复训练却可以起到显著的改善效果,”陈玲指出,在以往的观念中,要到帕金森的中后期才开始进行康复训练,而在最新版的帕金森病治疗指南中,康复治疗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患者从患病早期就开始进行规范足量的康复训练,那么出现运动并发症的时间会相应地推后,和同期病人相比,服用的药物也可以相应减少。

“经常有病人自行采取错误的康复治疗,例如早期病人认为要多运动来延缓病情的进展。其实,病人如果运动量过大,导致过度疲劳,反而容易加重病情。”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陈曦副主任医师指出,跑步更是帕金森病人的大忌。帕金森病会令病人走路时前冲,容易跌倒,而跑步时人的姿态和重心向前,导致病人雪上加霜。正确的锻炼方法是不要跑,走路时用脚跟先着地,重心后移,以避免摔倒。

“帕金森病的康复训练,要伴随终生。”陈曦指出,帕金森病的专业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和吞咽治疗几大部分。物理治疗包括电疗、磁疗、气压治疗等,主要是缓解病人的强直和疼痛,并指导平衡、转移、步行、协调方面的训练,提高患者的运动机能。作业治疗重点进行手功能训练,并指导穿衣、就餐、洗浴等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技术,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言语治疗主要进行吞咽和语言训练,减少吞咽呛咳,提高言语交流能力。康复治疗师和训练师会针对病人功能障碍的情况,提供个性化的“运动处方”,而病人回家后要坚持锻炼。(记者任珊珊 通讯员李绍斌、彭福祥)

 
分享到:
(责编:权娟、刘婧婷)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