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病症患者视不确定的问题为灾难,为彻底搞清楚而在网上无休止地搜索医疗信息
◆少数疑病症患者讳疾忌医,认为医生也救不了自己,彻底陷入绝望,或认为是“报应”
关注健康,重视体检,积极治疗,是非常值得提倡的养生之道。然而物极必反,有不少人在这三个方面走向极端,看到网上各种疾病表现的描述就主动对号入座,感觉身体有任何不适就反复就医检查,明明被确诊“没病”却无法释怀。其实,他们的确有“病”,一种叫做“疑病症”的严重精神病。这种躯体形式障碍可以摧毁患者的生活,还浪费大量社会医疗资源。对此,精神心理专家支招称,除了进行药物和心理治疗之外,患者还要意识到“网络医生”容易误导,不可对号入座自行诊断疾病。
医学指导/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脑科医院心理行为科主任王德民
文/广州日报记者伍君仪 通讯员胡誉怀
“网络医生”:个人症状和胃癌每一条都对得上
32岁的武汉男子黄新(化名)在一年多前初为人父,身体却开始消瘦,胃口变差,经常抱怨“吃不下”,便到附近的社区医院看病,医生诊断其为浅表性胃炎,开了点药。他服药后觉得毫无疗效,于是上网搜索,发现自己的症状和胃癌每一条都对得上,就到一家二甲医院要求做检查,结果显示正常。可是他还是不信,又到武汉的几家三甲大医院检查……一年来,黄新做了100多次B超,还尝试了针灸和中药,可仍感觉毫无改善。最后,医生推荐他去看精神科,终于找到了病根——原来,妻子分娩时他一直陪伴在旁,被当时的场景吓倒了,引发了惊恐障碍,后来看了网上的“诊断”入心入肺,就患上了典型的“疑病症”。
疑病表现:最权威的“没病”诊断也无法说服患者
很多人终日担心自己患上了恶疾,或者终有一日死于绝症。他们关注自己身上出现的任何症状,哪怕只是小小的异常:头痛,就怀疑是脑瘤,咳嗽则意味着肺结核,疲倦就肯定是癌症了。更奇葩的还有“性病控”、“恐艾症”等——江苏一名四肢健全的男子终日担心自己会变成霍金那样的“渐冻人”。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脑科医院心理行为科主任王德民介绍说,疑病症多见于青壮年,最常见的是怀疑自己有癌症、艾滋病等不治之症或传染病,其次是怀疑内脏器官有病。但是,他们担心的疾病并不存在,他们真正患有的病是疑病症,一种躯体形式障碍。这种患者对自己的健康过度紧张,常常伴发其他精神症状如抑郁、焦虑、强迫、恐惧等。
疑病症的患者稍微感觉不妥就去看医生,需要医生、家人、朋友等不断告诉他们“没病”。但是,当一个医生说“我查不出你有病”,他们是不相信的,又去看第二个、第三个医生,始终不能放心,还埋怨医生水平不行。王德民称,即使找到最有水平、最具权威的医生看,反复做B超、CT等客观检查都查不出问题,患者依然是不相信自己“没病”的,因为他们的“病”其实是病态的心理因素导致的。
疑病症患者严重消耗有限的社会医疗资源,令医生和周围的人不胜其烦。他们不但用放大镜检查自己的皮肤,求神拜佛希望自己不要死,还喜欢上网搜索疾病资讯,例如搜“癌症”会出来成千上万篇文章,他们越看便越觉得自己符合癌症的表现。美国医学专家马修·埃德隆博士称,现在可穿戴健康设备方兴未艾,各种放在身上的探测器不断收集生理信息,随时发现健康问题,可催生新型的疑病症。
有的患者正好相反,千方百计逃避一切让自己想起疾病的人和事,特别是讳疾忌医,不希望知道任何坏消息,结果潜在的健康风险“狼来了”,反而耽误治疗。有的患者闭口不谈自己的“病”,觉得说出来也没有人相信,也没有医生能够救自己,彻底陷入绝望,甚至认为“病”是过去自己做错事的惩罚、报应。
疑病原因:
对健康过于谨慎
以至于“强迫”
王德民称,疑病症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目前发现有一定遗传倾向,可能跟个人性格的缺陷有关系——敏感、多疑、胆小、害羞的人比较容易出现疑病症。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罗伯特·莱希博士称,疑病症是一种“健康焦虑症”,有如下原因:
1.患者认为担心得病可以保护自己的健康。这不无道理,经常检查身体可以“早发现,早治疗”,但是这里有一个度的问题——过于谨慎,就相当于强迫了,长期查不出问题还忍不住要继续看病,就不再是保护自己,而是伤害自己了。
2.患者对自己的健康和身体机能抱有完美主义的幻想。有时身上出现瘙痒,长点疹子,头晕头痛,犯点恶心,患者便认为是有严重的疾病,事实上身体机能不是完美的,头晕之类现象不意味着有什么特别的问题。
3.患者把不确定的问题视为必然会发生的灾难,因此一旦觉得有任何不对劲,就必须彻底搞清楚,在网上无休止地搜索医疗信息。然而,自然界是充满不确定性的,不清楚的事情并不意味着就是坏事情。
破解之道:
推迟处理自己担心的问题
王德民称,如果任由疑病症发展,患者的生活质量将受到严重影响——为了治病求医,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白领放弃工作,农民荒废耕地……因此,建议他们需要接受药物治疗,包括服用抗焦虑和抗精神病药物,可有效减轻疑病观念;同时配合心理治疗,主要是做认知行为治疗,例如让不懂专业医学知识的患者意识到上网搜索疾病信息容易片面曲解,对号入座只会误导自己,加重疑病的倾向。
对于疑病症患者,莱希的建议是:
1.想想健康焦虑给自己带来了什么代价:花了太多时间穷思竭虑,怕这怕那,给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结果令自己无法享受人生,甚至变得悲观。而且,无休止的就医行为不但浪费大量时间金钱,还给别人造成很大的麻烦。
2.把自己担心的问题推迟到某个时间才处理,例如下午4点——到时可能大多数担心的问题已经变得不要紧了。
3.让自己感觉无聊,便可消除焦虑。你可以重复思考担心的问题,例如癌症,想它20分钟之后,你就会觉得没意思,实在是太无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