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人民网>>健康·生活>>正文

餐后高血糖的比例较高!中国人糖尿病六大特点

2015年03月07日08:12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手机看新闻

专家小传:

郭清华,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长期从事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治疗工作。出诊时间:周三上午、周五上午

近30年来,特别是近10年,中国2型糖尿病患病率急剧上升。2013年我国2型糖尿病患病人数为9840万,居全球首位,成了“糖尿病大国”。研究表明,这是人们静态的生活方式、饮食、环境因素、人口老龄化、城镇化等与遗传背景相互作用的结果。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2型糖尿病患者有以下6个特点。

第一,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早。与欧洲相比,中国中青年糖尿病患者(30~69岁)患病率较高。我国2型糖尿病的诊断年龄平均是55岁,低于西方的58岁,40岁以下诊断的患者高于美国和欧洲。

第二,我国糖尿病患者比欧美人瘦。在同样的BMI或腰围水平,包括中国人在内的亚洲人有较多的内脏脂肪,比白人多3%~5%。研究显示,白人BMI为30公斤/米2人群的糖尿病发病率与中国人BMI为25公斤/米2的人群类似,表明中国人发生糖尿病的BMI较低。

第三,更容易出现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功能衰竭。中国人由于内脏脂肪含量相对高,所以看上去虽然不胖,但胰岛素抵抗却不轻。并且,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B细胞数量和功能更容易早期衰竭,尤其是早时相胰岛素分泌。遗传因素和生活方式以及较多的内脏脂肪使得国人糖尿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不同于西方。

第四,餐后高血糖的比例较高。糖尿病患者可能单纯空腹高血糖,也可能单纯餐后高血糖,还可能空腹和餐后血糖均增高。与欧洲糖尿病餐后血糖升高的比例35%相比,国人餐后血糖增高的比例为45%。因此,筛查糖尿病时不能只查空腹血糖,也要检查餐后2小时血糖,否则会漏掉很大比例的糖尿病患者。

第五,中国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含糖类高。尽管中国人饮食结构近年来有较大的调整,脂肪和肉食增多,但和西方国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20%~30%相比,中国人主食吃得较多,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约占60%~70%,脂肪、蛋白质摄入相对较少。这可能是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高的重要因素。

第六,更容易发生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由于中国人发病年龄较早,糖尿病病程较长,B细胞功能较易衰竭,更易出现尿蛋白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包括我国在内的亚洲糖尿病患者的微量/大量白蛋白尿的患病率是55%,高于西方的40.6%。

面对严峻的糖尿病发病势头,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国家,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血糖达标率都不尽如人意。我国的调查显示,2010年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仅为39.7%。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高发病率、低龄化、B细胞功能容易衰竭、饮食结构和餐后高血糖比例较高等特点使得其糖尿病的防治不能简单照搬国外的指南,需要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形成中国特色的糖尿病防治策略。

早期防治仍然是糖尿病的有效而经济的手段,大庆研究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饮食、运动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不仅可以减少糖尿病前期进展为糖尿病,还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控制体重是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措施;通过各种渠道教育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了解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知识必不可少。另外,早期进行B细胞的保护对亚洲糖尿病人群显得很有必要。在药物的选择上,须根据患者的特点,实行个体化治疗。研究证实,针对中国初发的2型糖尿病患者,α糖苷酶抑制剂的降糖效果不亚于二甲双胍。因此,在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我国糖尿病一线治疗药物不仅有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倡导的二甲双胍,还有糖苷酶抑制剂和胰岛素促泌剂,体现了亚洲人群糖尿病治疗策略与西方的不同。▲

 
分享到:
(责编:许晓华、刘婧婷)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